信息编号58701至58750间共50条。
☉ 58701:第二节近交系的特征和应用意义
☉ 58702:二、使用近交系的优点
☉ 58703:三、近交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04:第三节近交系的培育技术
☉ 58705:二、种鼠的选择
☉ 58706:三、培育方法
☉ 58707:第四节近交品系的命名法
☉ 58708:二、亚系的命名法
☉ 58709:第五节近交系的新进展
☉ 58710:二、同源导入近交系
☉ 58711:三、异单基因近交系
☉ 58712:四、遗传工程与近交系的发展
☉ 58713:第六节常用近交系动物品系特征
☉ 58714:二、常近交系大鼠品系特征
☉ 58715:第一节突变系动物的基本概念
☉ 58716:二、基因突变
☉ 58717:三、显性和隐生基因及基因与性状关系
☉ 58718:四、突变的机理和突变系动物
☉ 58719:第二节突变品系的模型性状
☉ 58720:二、疾病种类
☉ 58721:第三节带病理模型性状的突变株
☉ 58722:二、其他突变品系
☉ 58723:第四节突变基因的特点
☉ 58724:二、大鼠突变基因的特点
☉ 58725:第五节无胸腺裸鼠特点及应用
☉ 58726:二、裸鼠的主要形态和生理特征
☉ 58727:三、裸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28:四、裸鼠的繁殖和饲料条件
☉ 58729:五、裸小鼠的常用品系及国同内饲育应用简况
☉ 58730:六、裸大鼠的特性及应用
☉ 58731:第一节杂交群动物F1的特点及应用
☉ 58732:二、使用F1动物的优点
☉ 58733:三、F1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34:四、F1动物系组选择和组合形式与命名
☉ 58735:五、交配方法
☉ 58736:六、F1动物的标志方法及要求
☉ 58737:七、国际上常用的F1动物
☉ 58738:第二节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 58739:二、封闭群的分类
☉ 58740:三、封闭群动物的应用
☉ 58741:四、培育方法及注意事项
☉ 58742:五、封闭群动物的交配方式
☉ 58743:无菌动物
☉ 58744:三、无菌动物的特征
☉ 58745:四、无菌动物技术
☉ 58746:五、无菌动物的饲料和饲育装置
☉ 58747:六、无菌动物的检查
☉ 58748:七、无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58749:第二节悉生动物
☉ 58750:二、悉生动物的发展

前十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后十页 后百页  后千页  

页面最后生成日期:2005-4-29 23: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