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0200851至10200900间共50条。
☉ 10200851:VE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10200852:THANK—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因子
☉ 10200853:TRAF:一种重要的接头分子
☉ 10200854:CD4~+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 10200855:PI3K在T淋巴细胞活化与细胞毒效应中的作用
☉ 10200856:记忆性CD8~+T淋巴细胞维持的细胞与分子基础
☉ 10200857:OX40/OX40L和CD27/CD70途径对异源性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 10200858:CD28增强免疫新分子ICOS的表达及其时CD4~+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
☉ 10200859:辅助性T细胞可以与脐血中的HIV包膜肽发生免疫应答并使婴儿免于经分娩和哺乳感染HIV
☉ 10200860:以CTL表位为基础的高效疫苗的分子设计及其效应机制
☉ 10200861:MUC1粘蛋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
☉ 10200862:CTLA-4的研究进展
☉ 10200863:HSP—肿瘤免疫的分子佐剂
☉ 10200864:A-NK细胞对肿瘤治疗的研究
☉ 10200865:抗白色念珠菌特异性免疫
☉ 10200866:NK细胞受体研究进展
☉ 10200867:单克隆抗体在导向药物中的应用
☉ 10200868:穿孔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 10200869:DC-SIGN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 10200870:T细胞免疫缺陷症的类型与发病机理
☉ 10200871:TCR BV CDR3谱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 10200872:细胞凋亡与脑膜瘤
☉ 10200873:催乳素与免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0200874: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切除环的意义及应用研究
☉ 10200875:应用定量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人类自身反应抗体库
☉ 10200876:树突状细胞和免疫耐受
☉ 10200877: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淋巴细胞的迁移
☉ 10200878:HLA-E
☉ 10200879:FcεRⅠ信号传导途径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 10200880: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与淋巴细胞
☉ 10200881:IL-12和IL-18与Ⅰ型辅助T细胞应答
☉ 10200882:Th1/Th2分化的转录调节
☉ 10200883:AC133抗原的研究进展
☉ 10200884:造血干细胞的两种形式:CD34~+和CD34~
☉ 10200885:细菌性超抗原的结构及其免疫识别
☉ 10200886:神经节苷脂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 10200887:NK细胞膜受体与膜分子在Ca~(2+)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 10200888:病毒逃逸免疫细胞杀伤机制
☉ 10200889: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及其意义
☉ 10200890:天然免疫识别的机制与途径
☉ 10200891:TNFα在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10200892:树突状细胞细胞株的研究进展
☉ 10200893: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
☉ 10200894:机械通气对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干预效果——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 1020089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期后干预治疗及预后
☉ 10200896:干扰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 10200897:地塞米松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 10200898:不同负荷量苯巴比妥控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的作用
☉ 10200899: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 10200900:呼吸道感染与红细胞免疫关系的探讨

前十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后十页 后百页  后千页  

页面最后生成日期:2005-4-29 2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