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0423301至10423350间共50条。
☉ 10423301: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近期预后分析
☉ 10423302:可溶性P选择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级中的意义
☉ 10423303:SIRS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预测的研究
☉ 10423304:脑卒中并顽固性呃逆与急性心肌梗死
☉ 10423305:多发伤患者氧代谢特点及临床意义
☉ 10423306: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分析
☉ 10423307:肺扫描联合螺旋CT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10423308:早期防治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 10423309:非合作体位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的临床研究
☉ 10423310:对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几点认识
☉ 10423311: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用于急腹症全麻诱导插管期间麻醉监测的比较
☉ 10423312:5例全麻术中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临床分析
☉ 10423313:腹腔海水浸泡伤战地救治的早期效果观察
☉ 10423314:心内直视手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 10423315: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围手术危重期的ICU管理
☉ 10423316:无创与有创正压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 10423317:道路交通伤后心脏肌钙蛋白I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损伤严重度和急性生理学与既往健康状况Ⅱ评分的关系
☉ 10423318:脑出血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 1042331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补体和抗凝血酶Ⅲ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 10423320:体感诱发电位分级标准与脑功能损伤的预后预测
☉ 10423321:血乳酸和D-二聚体测定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意义
☉ 10423322: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改变的临床评价
☉ 10423323:急诊快速诱导插管药物对循环的影响
☉ 10423324: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损害及肾实质性高血压
☉ 10423325:吸入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引起急性肺损伤及氧化过氧化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 10423326: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 10423327:血小板计数及其时相变化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10423328:可调控性鼠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2的重组腺病毒制备
☉ 10423329:CT定位下锥颅抽吸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 10423330:四川省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人力资源配置及回归模型建立
☉ 10423331:硫酸镁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 10423332:动态监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人IL-1α和IL-1β含量及其意义
☉ 10423333: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
☉ 10423334:脑动脉介入灌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康复时间分析
☉ 10423335:门奇断流术对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10423336:创伤性脾破裂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 10423337:双介入急诊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
☉ 10423338:吸入一氧化氮救治海水淹溺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 10423339:13例急性三氧化二砷中毒的临床诊治
☉ 10423340: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 10423341:异丙酚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干预
☉ 10423342:凝血酶神经毒性作用的在体MRI观察
☉ 10423343: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细胞数Hb和CR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 10423344: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 10423345:血清肌钙蛋白T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 10423346:L-精氨酸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 10423347:生长激素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10423348:早期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腹腔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救治研究
☉ 10423349:联合应用参麦和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 10423350:血液灌流对严重氯丙嗪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药浓度的影响

前十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后十页 后百页  后千页  

页面最后生成日期:2005-4-29 2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