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510937
应对艾滋病问题挑战
     本报讯 (记者 于丽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中国国际技术交流中心11月30日在北京签署了项目文件,以应对艾滋病问题。

    据悉,为期3年的“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应对艾滋病问题的挑战(2007-2010)”项目旨在培训甘肃、青海、浙江、山东、河北5省的来自多部门的500名省级及地方立法者,支持建立和谐的法制环境,以持续协调地应对艾滋病。新项目将对国家的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提出建议,使之更加和谐;并协助推动地方法律政策环境的完善。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李宏规说:“这一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将有利于促进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良好法律和政策环境的建设,推动法律和政策在各级各地的积极落实,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艾滋病政策和法律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五年行动计划(2006~201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南书毕说,中国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还需要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推动政策和法律的实施。他说,联合国系统通过中国艾滋病UN联合项目(2007~2010),与政府及多方伙伴,加强对中国应对艾滋病的支持。正如该项目所示,希望把我们的技术和资源集中到地方去。因此,签署的项目将对地方立法者和领导进行能力建设,以此促进多部门的协作。领导作用已被认为是建设实现和谐的法制框架、支持并执行法律和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关键因素。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施贺德说:“抗击艾滋病是领导力的体现。没有承担义务的领导就不能取得成绩,特别是在地方层面。我们需要将艾滋病的应对带到省里、县里,将政策转化成行动。”

    项目还将支持政策影响研究,推动多部门的协作,协助构筑和谐的法律政策环境,减少艾滋病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