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564079
艾滋病防控第一线的女战士
     ——记广西柳州市鹿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献军

    周日,大家在家中悠闲享受假期的时候,广西鹿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办公室却还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她不时从柜子里抽出厚厚的资料翻阅,不时到电脑前接收邮件,电话一响又匆忙接听。她,就是广西柳州市鹿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战斗在艾滋病防控第一线的陈献军。

    万事开头难

    陈献军1993年从广西柳州卫校公共卫生专业(现为柳州医专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鹿寨县防疫站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2年,随着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深入,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此工作,陈献军怀着害怕和不安的心情,在没人愿意干这份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的情况下,接过了这个重担。

    刚开始,人们对艾滋病知之甚少,以至“谈艾色变”,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不支持陈献军。那时她的女儿也才一岁,丈夫黎振喜又在乡下卫生院工作,只得将女儿交给家中的老人照顾。艾滋病防控刚刚起头,工作开展困难,所有事都得靠自己慢慢摸索,陈献军想:“这是我的工作,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

    经过调查,陈献军他们发现,鹿寨县的情况和世界上很多地区一样,艾滋病高发人群为吸毒者和性服务人群,其中吸毒者的感染率更是高达50%!在这些人中,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吸毒者们共用注射针具和性传播。就此情况卫生部门向县政府做了专题报告,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即拨款20万。不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干预室决定在鹿寨实施针具交换试点工作。每周,从吸毒者中挑选出的“同伴宣传员”收集同伴用过的针具,到防疫站换取免费的清洁针具再发放回去,同时医务人员向他们宣传艾滋病防控知识,他们转而告诉自己的同伴。这称为“同伴教育”。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了:这不是鼓励那些人吸毒吗?对此,陈献军解释说:“他们吸毒是因为毒品,而不是因为针具。戒毒不是一天两天那么容易的事,不可能叫他别吸毒他就不吸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用这个方法预防他们得艾滋病,为什么不用呢?”

    观念大转变

    原来陈献军也和社会上大多数人一样,对那些“社会边缘人群”没有好感,开始这份工作后,她几乎是彻底扭转了价值观和道德观,对艾滋病防控工作意义的认识也逐渐清晰起来。

    而真正感动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的,是两个人的两句话。2003年的一次对吸毒人员的调查中,一个吸毒者对陈献军说:“像我们这种吸毒的人,天天怕被警察抓,邻居朋友又防着我们偷东西,连家人也不要我们了,只有你们医生还为我们着想、关心我们!”这一番话深深震撼了陈献军:“是啊,若连我们都不关心他们,还会有谁对他们伸出援手呢?”一种被人需要的感动和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她才真正体会到,艾滋病防控,不仅仅是一项普通的工作那么简单,因为有人需要他们的帮助,这份工作才如此有意义。她说:“吸毒人群其实也是受害者,他们只是一群被魔鬼控制的病人,可恨,但也可怜。”另一个影响陈献军的人,是柳州市艾滋病防控科的王科长。一次王科长到鹿寨防疫站指导工作时,大家抱怨这个工作付出太多回报太少,好不容易有了项目资金又往往被放在其他单位。王科长就说:“不要计较太多嘛,大家都是在为艾滋病防控工作,艾滋病防控需要全社会。”这句话在此后的工作中一直影响着她。

    和朋友走在路上,偶尔有“粉仔”向陈献军打招呼,朋友难掩一脸惊异,她却毫不在意:“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啊。”

    性服务人群在社会上被轻视地称为“小姐”,她们感染艾滋的几率也很高。陈献军以同为女性的真心温暖、关怀着她们。防疫站设立了一个“妇女健康中心”,不定期将“小姐”们聚集起来,举办一些如艾滋病知识抢答、唱歌比赛等活动,增进与她们的接触和了解,提倡100%使用安全套。“中心”被细心地设在防疫站办公楼的最顶层,阻去了好奇的眼光。里面的布置十分温馨:褐色的柔软沙发上摆放着同色系的可爱靠垫,对面是电视和DVD,旁边架子上放着艾滋病防治宣传的小册子,窗帘是带绣花的白纱。这里又被称为“小姐之家”。陈献军说:“我们就是希望让‘小姐’们一踏入这儿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能放心交流。”他们还从“小姐”们的角度出发,印制了宣传小册子,教她们如何识别艾滋病人,更好地保护自己。

    “妇女健康中心”楼下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中心。检测中心也依据心理学精心挑选了候诊室的浅橘色窗帘、皮沙发,接待室的圆形桌子以及点缀的绿色植物,造就一种人性化的轻松环境。医生就在那里一对一接待想进行艾滋病检查的人,告诉他们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并为其评估是否有做检测的必要,若有必要,隔壁就是采血室,经对方签字同意后就可抽血检测。

    爱心暖人间

    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生活技能教育及防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也是一大课题。尤其是初三、高三的学生,很可能一毕业马上就接触社会,会谈恋爱、打工,若他们没有相关知识,不知道保护自己,其后果是很可怕的。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曾跟着父母找到陈献军,检查后发现她不仅感染了艾滋病,还有其他许多性病,陈献军震惊了。原来这个女孩初中毕业就跟着男友到外地打工做起了“小姐”,看到同伴一个个死去,她开始害怕了,到公安机关自首后被送回家乡。陈献军痛心地回忆:“那个女孩,穿着休闲装和跑鞋,圆圆的脸,短短的头发,男孩一样,根本与人们想象中涂脂抹粉的‘小姐’联系不到一块。她哭着对我说,以前从来没有人告诉她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根本不知道提防……”这让陈献军更加认识到对中学生的宣传是多么重要,她不想再看到第二个这种血淋淋的例子。2002年,陈献军和同事们排除万难,终于在一所中学进行了艾滋病宣传及早期性教育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孩子们还是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早期性教育十分必要,就算目前的工作还很困难,也要坚持办下去。”陈献军说。

    有一位妇女,与吸毒的丈夫离婚五年来,一直照顾着前夫的老奶奶,生活十分艰苦,患病久治不愈查不出原因,到防疫站一检测,才知道自己得的是可怕的艾滋病。陈献军将她带到南宁,请自治区艾滋病防治权威唐医生为她进行更周密的检查,发现竟是晚期,她的抵抗力几乎完全丧失!陈献军帮她垫了检测费,回来后仍不时接到她的电话。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使他们对她另眼看待,她感到自己几乎要被压垮了,电话里一开口就泣不成声。陈献军总是对她说:“大姐,你年纪比我大,应该比我坚强,也必须比我坚强啊。”还送鲜花给她,鼓励她与病魔做斗争。这位妇女的家庭根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医疗开支,唐医生说:“我找个人资助你吧。”不久,她得到了无国界组织的全额资助。后来才知道,是唐医生与无国界组织在中国的负责人吵起来,硬是帮她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医生们的无私关怀让这位妇女重新燃起了信心,一年半后,她已经与原来面黄肌瘦的样子大相径庭,脸色红润不说,还胖了不少。看在眼里,陈献军无比欣慰。

    不分昼夜忙

    自从防疫站开通了艾滋病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陈献军的手机就没关过。许多感染者及家属打电话向陈献军咨询,也有亲自找到办公室的,他们一坐下就不愿离开,陈献军总是耐心倾听,细心讲解,从来没有不耐烦。

    “他们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又无法向其他人倾诉,若没有一个宣泄的出口,迟早会崩溃的,”陈献军说,“这是他们对我们信任的表现啊。”她要求自己和属下们都要做好保密工作,决不能将工作的事带回家说,更不能将其当成话题任意对外传播。

    陈献军上班时用办公室电话,下班后办公室电话呼叫转接到手机,完全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有时更是连日夜都不分。咨询者都喜欢在晚上来电,一通电话至少说上半小时,常常是吃过晚饭刚想和家人出外散散步,就接到电话直说至天黑,散步也泡汤了;或是正哄女儿睡觉,就被一通电话拉开,等回来时女儿的睡意已经全消。

    一忙起来加班是家常便饭,陈献军的丈夫同在卫生系统工作,也常周末加班,星期天早上女儿起床后往往看不到他们。女儿很委屈:“怎么你们总不在家?总是上班?”父母也常抱怨她放在家中的心思太少。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对此陈献军很愧疚,却没有丝毫后悔。当被问到苦不苦时,她叹息般地笑了:“的确很辛苦,不过有人需要我们啊!看着我们的努力有了成果,那种成就感足以弥补了。”末了又补上一句:“做艾滋病防控这一行的都是这样。”

    永远不满足

    经过行为干预,鹿寨县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大大提高,“最近30天共针率”由原来的74%下降到37.5%。2007年8月中旬,四个国际艾滋病防治组织(国际艾滋病联盟、国际人口服务组织、家庭健康国际和前景集团)到鹿寨考察,对鹿寨县的艾滋病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考虑将他们以后的项目放在鹿寨实施。国家、自治区和市里对他们的工作也很满意。目前,艾滋病防控占到了鹿寨防疫站疾病控制科工作的70%以上,以后更是要成立单独的科室专门进行防艾工作。

    别人称赞陈献军时,她总说:“我们取得的根本还不能算成绩!工作越深入,越是感到自己做得不够,应该多为他们做一些事。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国家目前几乎没有关于艾滋病防控方面的奖项,本应拥有众多光环的陈献军却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战斗着,与其他无数同行一样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心血献给艾滋病防控事业,并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关怀着需要援助的人们。(刘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