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人物 > 宣传 > 正文
编号:11828632
为健康领跑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2日 《生命时报》2009.10.02
     我没跟计划生育对着干l(xn, 百拇医药

    张丽珠 中国试管婴儿之母l(xn, 百拇医药

    我不管舆论。她们有需要,我能帮,就要做。--张丽珠l(xn, 百拇医药

    1988年3月10日,一个名叫郑萌珠的孩子,降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她的诞生引起不少争议。处在争论漩涡中心的,就是被誉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张丽珠。l(xn, 百拇医药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此时,中国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这项国外热门技术,并未引起当时正在国外进修的张丽珠的兴趣。l(xn, 百拇医药

    "我真正意识到中国人也需要解决不孕问题,是在1984年。那时,很多来看妇科的病人,都是想怀孕。"张丽珠说,她们曾分析过6300封救助信,发现许多人因不能生育而导致家庭不和,甚至影响工作。l(xn, 百拇医药

    想到与做到,总有距离。比如取卵,当时国外基本采用腹腔镜,创伤很小。但国内不同,大部分患者盆腔内严重粘连,用了腹腔镜也看不见卵泡,"我们只能另辟蹊径:把手伸进去,摸到卵泡再取卵。"l(xn, 百拇医药

    除了技术,一穷二白的硬件条件更是让张丽珠头疼。器皿、培养皿不够,必须反复消毒使用;取卵针不够,一根要用上十几次,用到后来,针尖都钝了、断了,还不能扔,"我就拿着这个针,跑到钟表店去磨尖。更早时,因为卵子对低温极度敏感,取卵室跟找卵研究组又离得很远,我们不得不将装着卵泡液的试管放进保温瓶,揣到怀里,小跑着穿过操场,把它送过去。"l(xn, 百拇医药

    1988年3月10日,妇产科手术室的门外,聚集了很多记者。这让准备进行剖腹产手术的张丽珠压力很大:"万一孩子生出来有畸形怎么办?"终于,不安在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中消失殆尽。l(xn, 百拇医药

    我们成功了!然而,尚未来得及消化这份欣喜,反对之声已扑面而来。"人家都在搞避孕、做流产,为什么你偏要帮人怀孕?!""人口这么多,你还做试管婴儿?""你这是在跟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着干!"l(xn, 百拇医药

    做试管婴儿真错了吗?张丽珠不相信。她特意去查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发现在"少生优生"的后面还有一句:"不能生的帮着生"。"我没有跟计划生育政策作对。所以,我不管舆论,我只知道,她们有需要,我能帮,就要做。"l(xn, 百拇医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捐卵、捐精、人工授精的做法。但88岁的张丽珠却不无担心地指出,辅助生殖是把双刃剑。"我做试管婴儿,是想帮助某些因特殊原因不能生育的人。但现在这项技术已变得太商业化。"她说:"怎样把辅助生殖技术管起来,是今后我们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张 芳)l(xn, 百拇医药

    "打着灯笼"找过敏l(xn, 百拇医药

    叶世泰 首个发现中国存在花粉过敏l(xn, 百拇医药

    防止过敏,创造一个中国人的健康、环保和和谐的生活和环境。 --叶世泰l(xn, 百拇医药

    很多人知道过敏,却很少有人了解它的"大名"--"变态反应"。 中国变态反应学的奠基人之一--83岁的叶世泰说:"1956年,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时,来看病的人,既有精神病患者,也有驼背的人,他们振振有词地向医生和护士'抗议':'我们这不就是变态吗,你们为什么不能看?'"l(xn, 百拇医药

    这样的笑话直到1962年,才逐渐减少。这一年的8月16日,新华社一则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北京首次发现并证实,中国存在花粉过敏症。而发现这一现象的人,就是以叶世泰为首的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l(xn, 百拇医药

    在这之前,中国的花粉过敏研究是一片空白。叶世泰说,临床上发现,一到秋天,过敏的病人就开始增多。他们按照一些线索顺藤摸瓜,找到了花粉这个"嫌疑犯"。l(xn, 百拇医药

    然而,北京的花草至少有成百上千种,到底是哪种花粉导致的过敏呢?叶世泰设计了3种收集花粉的工具。一种很大,像一个长杆上挂了个灯笼,"灯笼"里有块涂着黏附剂的小玻璃片,空气中的花粉一碰到,就会粘在上面。另外两种原理相似,只是更小、便携,可放在病人的卧室里和工作场所。收集来的花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发现,导致北京地区秋季花粉过敏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毫不起眼的植物--蒿子。l(xn, 百拇医药

    光发现还不够,还要通过实验来求证。"我们那时候找了几十个怀疑有花粉过敏症的病人,在没发病时,把很小量的花粉放到他们的鼻腔里。"叶世泰说,别看量小,风险却很大,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因为过敏的人,吸入花粉不到5分钟,就会发病,轻者打喷嚏咳嗽等,重者可能发生哮喘,甚至休克。"医院里一个大夫有过敏症,我们收集花粉放在实验室里,她只要从门口一路过,肯定发病。那时不光是她,医院里很多有过敏反应的医生护士,都自愿成了我们的实验对象。"l(xn, 百拇医药

    后来,越来越多的花粉过敏原被找到了,比如葎草,法国梧桐也被怀疑与花粉过敏有关。"过敏实际上是个富裕病,人们越有钱,吃、用的东西越多,接触的东西越多,就越有过敏的可能。"所以叶世泰认为,严把过敏原这一关非常重要。今天,来自国外的过敏原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查处。▲ (张 静)l(xn, 百拇医药

    和运动医学的半生缘l(xn, 百拇医药

    曲绵域 创建中国第一个运动医学研究所l(xn, 百拇医药

    "无德不医"这是做一名医生的根本。--曲绵域l(xn, 百拇医药

    新中国成立那年,曲绵域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做了一名骨科医生。后来参与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筹建。就在这时,领导找到了他:"现在打算筹建运动医学所,你是骨科出身,以前也搞过康复,组织上觉得你比较适合,就调出来去搞运动医学吧。"谈话很简单,仅10分钟。但就是这10分钟,让他从此与中国运动医学结下不解之缘。l(xn, 百拇医药

    1959年,中国第一个运动医学研究所成立,他在这一干就是38年。文革期间,研究所被迫关闭,他被下放进行劳动改造。"学生要毕业了,可是口袋里没东西啊!"他心急如焚,于是自己动手编写、绘图、刻蜡版印刷的《运动创伤检查》,成为他给学生最好的毕业赠礼。踝关节、脊柱……油印小册子里的每一幅插图都是他一笔笔亲手绘制的。l(xn, 百拇医药

    运动医学的发展联系着众多世界冠军的名字:邓亚萍、李宁、张怡宁、陈中……他们的伤情轻重,能否继续训练,如何治疗,都需要他最后把关。2002年,著名女子跆拳道运动员陈中训练时严重受伤。这样的情况手术是首选,但她1个月后要参加国际大赛,曲绵域通过保守治疗稳定病情,又和教练协商调整训练方案,最终让她重新站在了赛场上。2004年雅典奥运会,陈中又拿到了一枚宝贵的金牌。l(xn, 百拇医药

    今年84岁的曲绵域有两个心愿,一是研究所能发展壮大,另一个是高校能开设运动医学系,让这个学科后继有人。▲ (姚永玲)l(xn, 百拇医药

    一个命令让我改了行l(xn, 百拇医药

    张乃峥 中国风湿病学之父l(xn, 百拇医药

    不把风湿病学搞起来,我心难安。l(xn, 百拇医药

    --张乃峥l(xn, 百拇医药

    见到张乃峥前,听说他十分严肃,听力也不好。见过他后,印象大为不同, 88岁的他戴着助听器,声音爽朗,笑起来眼眯成缝,抿着嘴,极像小孩。结束采访后,心里回味最多的是他那句话:如果没把中国的风湿病学搞起来,我会内疚一辈子!l(xn, 百拇医药

    被称为"中国风湿病学之父"的张乃峥,最初搞的是内科热带病。1957年的一天,一个"国家安排你去苏联学习风湿病学"的命令,改变了他的人生航向。半年后,他在苏联医学科学院风湿病研究所进修之余,经常去列宁图书馆看英文书籍,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回国后,北京协和医院便多了一个"风湿病门诊",这是国内首个风湿病门诊,只有他--一位青年医生每周出诊两次。l(xn, 百拇医药

    1980年,他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了国内首家风湿免疫科,5年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大进展,这得益于他抓住了1980年三个难得的机遇。第一个机遇是谈判。卫生部第一次争取到世界银行的医学教育贷款,他当时以卫生部顾问的身份,参与谈判并获得30万美元专款用于协和医院风湿科建设;第二个是一封信。当时国际风湿病学学会联盟主席致信中国医学科学院,想考察我国风湿病学的发展情况,希望能找个"行家"陪同。张乃峥就承担了他的接待工作,并获得了他们为中国开展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金和技术的机会。第三个机遇是一次访问。美国知名内科学教授、梅西基金会主席鲍尔来华访问,由他陪同。这也为他带来了去美国考察的邀请。l(xn, 百拇医药

    张教授坦言,他看不惯目前学术界的浮躁之风。他说,一些专业期刊不少文章质量不好,没深入研究,纯粹是为追求数量!"▲l(xn, 百拇医药

    (江大红)l(xn, 百拇医药

    换肝不是异想天开l(xn, 百拇医药

    夏穗生 中国肝脏移植奠基人l(xn, 百拇医药

    "希望人们能发扬博爱,让生命延续" --夏穗生l(xn, 百拇医药

    上世纪50年代,刚毕业的夏穗生,选择了肝胆外科。但没隔多久,已经娴熟掌握了直肠、肛门等手术技术的他,越来越不满足于只做这些普通手术。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决定挑战当时外科手术的最高峰--器官移植。即使医疗水平最先进的美国,这项技术也是刚刚开展。一个踏入医学行业的"初生牛犊"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多么地令人诧异。l(xn, 百拇医药

    但夏穗生并没有被风言风语吓倒,说干就干。1958年,他完成了我国第一例狗的异位肝移植。手术后,狗虽然陷入了昏迷状态,但毕竟是活了过来,这一成功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很快,他开始准备着手下一步试验。由于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直到1974年,才终于完成了这一试验。手术的结果又比之前精进了一步,刚换完肝的狗竟然立马能又蹦又跳地去觅食了。试验的成功增加了夏穗生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人身上的信心。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压力,"肝脏从哪里来"是无数人谴责他的理由,认为他是异想天开。他没有因此消沉,在他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下,1979年,夏穗生完成了他的第一例人体肝脏移植手术。l(xn, 百拇医药

    如今,中国的肝移植已经完全成熟,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如今已85岁的夏穗生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活着时捐献器官,发扬博爱精神;死后更应该捐献,让你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以延续,这才是真正的大爱!"▲ (蒋乃珺)l(xn,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