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 > 小儿多动症 > 正文
编号:10338426
为什么说“阴虚阳亢”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理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9日
     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有“纯阳”之称,由于迅速生产发育的需要,常常感到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不足。同时,小儿又有阳常有余、心常有余等生理特点,因此,若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它病所伤,最易形成阴亏的病理变化,根据阴阳相互消长及相互制约的道理,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则不能制阳,阳失制约则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这种阳动有余的表现并非阳气独盛,而是由于阴静不足的缘故。不足为虚,有余为实,以患儿症状来看,活动过多、行为冲动,似乎是精力充沛之实证,但是与正常儿对照,患儿大多神志涣散,健忘,动作迟滞,粗钝笨拙,且少数病儿还伴有遗尿等症状,脉象偏细,有形神不足之象。故儿童多动症的实质是本虚而标实,多以阴虚为本,阳盛为标,阴虚阳亢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