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284072
美发现抵抗恶性疟疾机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免疫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员Wellems博士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文指出,血液中红细胞含有特殊类型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C的人不易患恶性疟疾。

    血红蛋白存在多种形式,其中以血红蛋白A最为常见,但在疟疾盛行的西非部分地区,至少1/4的人群至少携恢盅斓鞍證基因。

    Wellems博士及其同事对感染疟疾的非洲马里族儿童的血液及红细胞样本进行了实验研究。受试样本按照遗传学分类法分为三组:携带两个血红蛋白A基因(AA)、携带两个血红蛋白C基因(CC)、各携带一个血红蛋白A基因和C基因(AC)。随后,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其对寄生感染的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与未感染红细胞之间玫瑰花结的形成以及与血管壁之间的细胞粘连三种现象的影响。三种现象均取决于一种被称作PfEMP-1的疟疾寄生虫蛋白的作用。

    Wellems博士说,疟原虫产生的包括PfEMP-1在内的蛋白可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同时可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状况以利于自身生长。当PfEMP-1蛋白的刺突均匀分布在一个已被感染的AA型红细胞表面时,它们就像紧抓的钩子一样使这些被感染的红细胞附着于细小的毛细血管壁上而不被血流冲刷掉。当被感染的红细胞黏附在血管壁上时,将导致炎症而加重疟疾症状。

    他们研究发现,至少携带一个血红蛋白C基因的婴幼儿在被疟原虫感染时,其红细胞表面的蛋白呈不均匀分布状,且分布量也有所减少。研究人员认为,PfEMP-1的异常分布可极大地降低感染细胞的黏附性,如实验室培养的被感染的AC型红细胞的凝聚率比AA型红细胞低75%,而被感染的CC型红细胞之间根本不产生凝集作用。此外,玫瑰花结的形成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黏附于未寄生的红细胞上,其在AC型红细胞和CC型红细胞中的发生几率亦远远小于AA型红细胞。

    研究同时发现,玫瑰花结的形成可阻断脑组织毛细血管中的血流,从而导致脑疟疾而死亡。另外,AA型红细胞易黏附于血管壁上,而AC型和CC型红细胞黏附于血管壁上的情况较为少见。

    综上所述,Wellems博士小组的研究数据提示,含有斓鞍證的红细胞不如AA型红细胞那样对疟原虫“好客”,对至少含有一个血红蛋白C基因的人们来说,疟疾致病不会产生严重性。

    (任思堂 文仪)(任思堂;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