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604
社区“零差率”,降价仅是镜中花?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春正日前表示,将选择一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推行药品销售“零差率”试点,以实际进价供应患者,切实保证降低药品价格水平。王春正在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说,进行“零差率”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集中配送,药事成本统一核算,计入机构运行成本以切实保证降低药品价格水平,适应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他表示,要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大城市卫生资源的调整力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是通过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而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重申和贯彻,其初衷自然是深得民心的,就是希望老百姓能用得起药、看得起病。但是有一个重要而且是最关键的问题却不得不需要面对:这一进一出所发生的费用究竟由谁来买单,而最终让百姓受益?如果这个问题还是得不到切实解决,或者是治标不治本,那最后这项举措的实施极有可能仅仅是美梦一场,就无法实施抑或是即使实施,结果却脱离了初衷。

    国家对“零差率”方案的设想并非首次,去年下半年,卫生部领导尤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启德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访谈中,曾谈到要取消医疗机构药品购销差率实行零差率供应,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来自院方的“叫苦不堪”和“委屈不已”,让有关部门不久后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解释,表示在近期内不会大面积推广零差率的改革措施。而这一次,“零差率”的设想从小面积尝试入手,对象也聚焦在正在兴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情况真的会因此有所改变吗?

    问题的实质上又回到了起点,“零差率”的确可以还药品实价,但在目前尚未改变的“以药养医”的卫生体制和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缺陷的大环境下,这些萌芽中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维持生存?现在政府每年给予的补偿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果在将后的日子里,国家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政府补偿机制依旧跟不上,社区的卫生机构正常运作所需要的经费倘若不能满足,那么可以预见的依然是陷入那个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不管是普通医院还是社区医院都会自找门路,“羊毛依旧出在羊身上”,买单者自然还是惟一与医院发生关系的患者。而有点不同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危机可能会更严重一些。诚然,通过医疗基本价格的提升通常被作为弥补医院药品收入缺失的一种方式,但这对于立足于“看小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显然是不适用的。殊途同归,如何通过其他合理有效的途径来弥补零差率带来药品收入的降低,以维持社区卫生机构的基本运营,从而真正实现药价的降低,应该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同时,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角色性质的定位也值得考量。

    而这样的改变,对于上游的制药企业和商业公司而言,影响并不大。毕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销售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有这样一种猜想也随之出炉:就是可能会有新的营销模式问世,以适应国家统一调配下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但不管如何,最终的买单者依旧没有改变,还是患者。

    如果一切的如果也仅仅停留在如果,那么期望通过所占份额甚小的社区医院实行“零差率”来实现降价,可能只是“镜中花”了,美好的愿望却永远不可触摸。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32期(康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