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664
抗过敏药品市场期待品牌
     抗过敏新药“齐齐”甫一面市,就携品牌和终端两大策略出击,该市场或将面临品牌刷新。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过敏性反应疾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医学的进步又推动了抗组胺药物的发展。在两种作用力下,这一类药品的市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解该类药物市场,笔者以南京、常州、宜兴三地为样板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大部分消费者对轻微过敏症状都不重视,认为是正常现象,一般也不去看医生,只有出现严重症状或身体不适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去医院或药房买药,在对部分前往药店购药的患者进行调查中,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自己的症状究竟属于哪种性质的过敏症,这方面的知识普通很缺乏。医生对一些轻微的症状也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消费者对药品的认知仍多数停留在借鉴经验式的盲目用药上,往往是听说某种疗效好就试一试。普遍对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区别不清,对症治疗过敏性皮炎症药品的了解也很少。

    在选购药品时,消费者除了看疗效外,还考虑品牌。三地的消费者大都认为大厂家比较可信,另外终端店员的推荐作用也很重要,三地的消费者都提到了这一点,认为如果去药店买药,有人给讲解一下药品针对的症状和产品的特性就会促进购买。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因缺乏专业人士的指点,相对地对广告品牌就会比较信任。

    在剂型上,抗过敏药一般分为12片/盒和6片/盒两种规格。12片/盒是目前医院常开出的抗过敏药规格,而从零售连锁店角度看,6片/盒剂量小,价格适中,较受欢迎,因一般患者服用2~3天药物无效,必定要到医院就诊。因此,以6/一盒开发医药连锁店将占优势。

    医生用药习惯是影响药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部分医生推荐给患者药品的时候,会首先考虑对症用药。正如有些医生所说:“我们一般首先考虑药物用药是否对症,在对症的前提下,再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其次,医生会还考虑患者用药是否方便。一般会首先考虑口服,其次是外用,最后才考虑针剂。

    目前,大部分终端抗过敏药的营业额不到总营业额的1%;有少部分终端对抗过敏药品市场不乐观。所以从中可以发现,尽管目前市场不算巨大,而且品种杂多,品牌忠实度低,却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回音必集团抚州制药公司的抗组胺新药“齐齐”(盐酸司他斯汀)目前已面市。该药作为国家二类新药,具有高效、安全、抗过敏的特点,无嗜睡作用和心脏毒性,是急、慢性荨麻疹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等过敏症状的新选择药物。面对新老品牌瓜分市场份额的挑战,回音必集团抚州制药一方面强化品牌策略,一方面加强终端推广,为该药在抗过敏药市场鸣锣开道。总之,随着新品牌的推进,抗过敏药市场的品牌格局将面临刷新。(广文)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