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699
贵阳:一个城市的三股力量
     喷水池是贵阳市颇具地标性的一个名字。十字路口上,巨大的喷水池既是交通环岛,其独特的造型又为这座城市平添了一分筑城特有的艺术表现力。

    贵阳老城区不大,“打车3公里的起步价就可以横穿整个城市了。”喷水池就是这个小城市黄金商圈的中心点,来往的人流犹如喷水池中的水流一般源源不断。就在这个商家必争之地,一溜排开了4家药店,分属贵州一树、和平大药房和华氏延安大药房(2家),它们正是贵阳本土规模最大的3家连锁药企。

    湖南芝林大药房是贵阳药品零售市场的外来新贵,也是给当地市场带来平价风的第一家药店。从2003年9月落户至今,芝林在贵阳一共开了10家门店。

    贵阳共110多万人口,药店的数量有500多家。从市场份额上看,尽管连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拥有门店数最多的贵州一树也还不到80家),但市场占有率较高;从药店数量上看,单体店的门店数超过整体的一半以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

    在这样一个药店集中度相当高的省会城市,本土连锁、外来平价和单体药店这三股力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如何呢?

    本土连锁:

    未敢松懈的谋新求变

    作为贵阳历史最长的一家医药连锁公司,华氏延安大药房在此地的知名度颇高。其前身为市医药公司属下的延安大药房,2001年上海华氏大药房以51%的股份入主该公司后,它更名为华氏延安大药房。这是到目前为止贵阳惟一没有介入价格战的药店。“我们一直认为价格是赢利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华氏延安的总经理郑显明表示,他们早期与华氏合作就是看中其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眼看着外来民营药店后来居上,华氏延安不敢松懈,2005年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场PK大赛,10家销售额低且无增长势头的门店因此而被砍掉,现为数30多家的门店去年税后销售额为4500万元。在众多药店高歌猛进寻求扩张的大趋势下,华氏延安的做法颇显“叛逆”。

    “在贵阳开药店,人员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与其铺一个大摊子,还不如用心提高每一家单店的效益。”通过这一招,郑显明感受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激活。据他预计,2006年他一直旁观的价格战即将落幕,竞争点将落在服务上,而专业服务的核心不是商业礼仪,而是产品品质。

    贵州一树是当地发展速度最快的民营药品零售企业,短短数年已在全省拥有了70多家门店。而去年成立PTO首家样板店回应芝林的价格战,更让业内认识了这个“西部后生”的可畏,从而吸引一大批药店老总入黔取经。今年初,贵州一树与SuperPharm的合作促使其在管理方式和经营范围上再次做出调整——部分门店将更名为舒普玛药妆,在药品占大比例的情况下,实行多元化品种结构。

    和平大药房则是贵州省医药公司的零售公司与重庆和平大药房合作后新更名的药店。据业内人士分析,和平大药房进驻贵阳是其全国大战略的一步,目前对当地药店的冲击还没有显露出来。

    外来平价:

    搅动市场的一根大棒

    湖南芝林2003年9月在贵阳开出了第一家药店,如同全国各地平价药房刮起的旋风一样,它的出现直接造成了当地药价的一次大滑坡。尽管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不长,但湖南芝林大药房总经理刘丰盛表示,2005年其在贵州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2亿元,其中大部分在贵阳市场实现。

    尽管贵州市场一向被人视作消费力差、运营成本高,但刘丰盛却很看好这块市场。“在贵阳开店之前,我们做了一年多的调研。当地老百姓对药品零售市场最大的不满就在于价格,而我们操作平价有优势。这里山区多,病人多,与其他地方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需求比例越来越高的趋势不同,贵州老百姓对药品的需求仍很大,而芝林的强项也正在于此。”

    目前芝林在贵阳1000多平方米的旗舰店日销售额保持在10万元以上,甚至比一些发达地区同规模门店的业绩还要好。在这家店周围,芝林还开设了9家300多平方米的中型店,形成护卫队环绕旗舰店。刘丰盛透露说,他们今年在贵州的重点工作是“便民”——通过开设新店实现地理上的便民,通过提高专业水平实现服务上的便民;与此同时,还要增加贵阳以外地级市的布点工作。

    单体药店:

    闲散资金的追捧方向

    药店利润不断下降已成业内共识,贵阳也不例外。当地既有平价大卖场,也有PTO会员店,整个市场的药品零售价已远远低于两年前。每年都有不少单体药店退出市场,但同时,更多的新店加入了药品零售大军。整体算下来,单体药店的数量呈现了上升的趋势。

    一边离开如过江之鲫,一边涌入如春江涨潮,贵阳药品零售市场上单体药店开店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据贵州一树的副总经理夏吉珍介绍:“贵阳当地的工商业并不发达,不少人员处于下岗状态。一些闲散资金急需寻找投资的方向,但可投资的领域非常有限,一些没做过医药的人看到药品零售领域开打热热闹闹的价格战,以为这一块的利润很大,于是就投资进来了。”

    刘丰盛的看法大同小异:“对于游资来说,只能做商业。因为家电等行业的利润更低,于是不少资金自然地流向了药店。”

    郑显明分析说,税收也是导致单体药店数目稳步上升的原因之一。年销售额小于15万元的单体药店税率很低,相比之下,连锁企业还要缴纳增值税,所承担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贵州地处“地无三尺平”的多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其物流成本非常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连锁药店的扩张,但却给单体药店的生存提供了温床。记者从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底,贵州省县以下零售企业总数共有3444家,其中2648家申请了GSP认证,除4家需要整改外,其他药店均通过了认证。在这3000多家药店中,连锁企业有79家,门店数量共702个。

    在市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贵阳的药品零售企业会否将乡镇及省内其他地区作为其发展的方向呢?当地药监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从“两网”建设的需要出发,他们将为乡镇用药单位和连锁企业搭建平台,连锁下乡能够确保安全的药物可以“指定供应”。

    夏吉珍透露,贵州一树已经展开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就贵州目前的情况看,企业要大规模迅速地占领农村市场比较困难。“主要还是自然条件所限,许多山村都没有通公路,给配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华氏延安的郑显明则表示,时下发展农村市场的时机还不成熟。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1期(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