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751
从机制上激发企业的研发热情
     评说

    今年的两会,医药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学者专家们针对一药多名、药价虚高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而这些问题的症结似乎又回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中国的制药企业为什么不研发?

    对此,民营企业家的解释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做真正的研发投入很大,如果失败了投资收不回来,即使成功了也难以收回成本,因为中国制药企业的仿制能力实在是太强了。而价格战一旦打起来新产品就废了。第二,在目前医药市场还不太完善的时期,大家对未来都有一种不确定的预期,以后市场的走向到底会怎样心里大都没底,不敢花太长时间去研发一个新药。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钱,现在很多民营企业拿出几十万元开发一个仿制药还行,真要投入几千万元搞一个新药,大多没实力。

    民营企业行为短期化,国企更是如此。国企不研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层的短期行为。目前国企的领导人一般都是政府任命,任期大部分都是5年一个周期,很少能跨越真正的新药的研发周期。正如经济学家的分析,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国企领导人的目标函数是在任期内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机会,所以他们更多地需要短期业绩的烘托。这就注定了他们不愿意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而宁愿把研发费用花在“短、频、快”的项目上。比如目前很多大型国有制药企业的研究院每年都会研发出大把的新产品,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新药,在中国为了研发一个新药而历时10载的故事太少了。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困扰中国制药产业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给企业以研发的激励。尤其是在市场不太完善的情况之下,新药研发的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对称,从事新药研究的个人或企业必须付出大量的前期投入,而未来的收益是否足以收回投资成本却充满着不确定性:新产品、新技术能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新产品是否会被仿制?而研发投资若不能带来较大的商业利润,个人或企业就不会有太大的研发积极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企业不行,需要政府的介入。当然,笔者的意思不是由政府出钱包办新药研发,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是解决“市场失效”的难题,比如建立完善的新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解决新药被跟风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在中药领域,我国目前急需建立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另外,要扶持带有准公共品性质的基础研发,加强对国有制药企业研发决策的监督,减少企业研发决策的短期行为。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34期(陈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