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754
抗风湿战场转向
     从“十一五”规划,到最近的全国“两会”,政府无不把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农民医疗卫生等老大难问题更是给予了充分的政策部署。在此背景下,转战以农村市场为代表的第三终端已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而在农村,最大的现实之痛莫过于风湿痛,农村患者占据了该病的大多数——这是一个强大的市场风向信号,国内已有企业操戈前往。

    近日,国内著名的生产抗风湿药企业敬修堂,掀起了一场名为“风湿三剑客”的大范围宣传和推广活动,使得抗风湿药物自从“万络”事件之后,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

    近两年来,国内抗风湿药物市场的增长与变化的确值得行业人士更多地关注。

    农村市场是强大的驱动器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按零售价计算,2002年全国类风湿治疗药物的市场规模为9.90亿元,销售数量为5.38亿最小包装单位;2003年市场规模为10.54亿元,销售数量为7.67亿最小包装单位。而据业内人士透露,2005年国内抗风湿药市场的整体销售额达到30多亿元。虽然这个数字是未经折算的数据,但是这个市场的空间逐渐增加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另外,有行业人士估计,目前国内风湿病患者接近两亿,并且大多数集中在农村,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农民患者往往忽视治疗,因此限制了这个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志标告诉记者,敬修堂之所以向抗风湿药大举进军,除了企业拥有百年品牌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中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严志标谈到,目前风湿病在我国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拥有庞大人口的农村。而且,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风湿病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在我国,还有一个严峻的现实,就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而引发的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多,在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的风湿和类风湿即为其中之一。这一趋势显然为风湿药物市场创造了发展机会。同时,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医疗卫生补助,并且今年要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提高补助标准,增加了农民在医疗卫生上的消费能力,也提高了农民的就诊率,因此其背后隐藏着的几百亿元大市场也是被行业人士普遍看好。

    西药多足鼎立

    西药抗风湿药中,非甾体类抗炎药一直是治疗类风湿疾病的一线用药,临床常用药物有芬必得、扶他林、西乐葆、莫比可、英太青、瑞力芬和戴芬。慢作用药中,2003年爱若华以31.79%的份额保持了在慢作用类风湿治疗药市场的领头羊地位。

    在非甾体类抗炎药市场上,诺华的扶他林一支独秀,其他的像国内的江苏先声药业的英太青胶囊和德国的克林格制药公司的戴芬等,也都占有一席之地。

    据了解,在2005年国内市场上的西药抗风湿药中,按销量排名第一的就是诺华的扶他林。作为知名的抗风湿品牌药,扶他林主要有两种剂型,即片剂和乳胶剂。据了解,仅仅是扶他林的片剂产品,2005年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3亿元。据业内人士估计,扶他林乳胶剂的销售额甚至可能还高于片剂。

    除了诺华以外,国内先声药业在抗风湿药市场的业绩似乎也不逊于其他的国外同行。据先声药业的产品经理吴红军透露,如果按零售价计算,先声药业抗风湿药英太青胶囊2005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亿多元,在国内市场上排名第二,仅次于诺华的扶他林。而且该药近3年销售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另外,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即将上市另外一种抗风湿新药——布洛芬软胶囊,2007年也即将有新的抗风湿药产品上市。

    国内销售份额中排名第三的是德国克林格制药公司的戴芬,由海南先锋制药生产,2005年的销售额也超过了1亿元。

    据吴红军透露,国外企业的抗风湿药主要是走医院线,即第一终端。而先声药业则主要走第三终端,将目标消费人群定位在乡镇农村和社区的中低收入群体。这种避其锋芒的做法也是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中药谋求突围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在2002年,中成药类药物站该类市场总额的24.67%。另据行业人士估计,2005年国内抗风湿药市场的30亿元销售额中,中药类抗风湿药的销售额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

    中药抗风湿药市场有以下特点:首先,市场总体保持分散的形态,像2005年销量和销售金额前几名的就有奇正消痛贴、天和骨通贴和千奇舒通贴等十多家药厂的产品,各品牌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不大,市场竞争激烈;其次,虽然品种众多,且市场总额也占了国内抗风湿药市场的近三分之一,但单品种口服制剂(多为处方药)销售过亿元的基本上没有,销售额最高的仅为几千万元,与西药相比差距比较大。不过,像一些膏药如奇正、天河和羚锐等的产品销售额则都是过亿元;第三,多为非处方药。仅有敬修堂的追风透骨丸等少数几个处方药,其余的多数是外用的贴膏和外搽油剂。

    同时,虽然中成药相对于西药,副作用比较小,但却有起效慢的不足。而对于长期遭受风湿病痛折磨的患者来说,自然是更愿意选择西药。而且,在中药抗风湿药中,也有一些副作用比较大的,如雷公藤、川乌和草乌等。同时,对于一些有较好疗效的中药如麝香壮骨膏等以麝香和虎骨为原料的品种,在提倡环保的今天,也无法避免地要面对原料难题。

    另外,医院作为我国药品销售的最大终端,多为处方药的西药抗风湿药在医院里的销售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尤其是在农村,农民往往是小病扛、大病忙,对于风湿等慢性病尤其如此,一旦到了不得不就医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去医院治疗。

    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中药抗风湿药虽然多为非处方药,但如果加强在农村市场的宣传力度,开展诸如体验式推广等等多种营销和推广手段,加上在价格上的优势,将轻度风湿病患者拦截在医院以外的OTC市场,在国家加大对农民在医疗卫生补助的背景下,似乎也颇为可行。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34期(贺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