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90286
自学考试记
     口述学习

    上回说到:老何又用了弃车保帅的老办法,对非常不熟悉的科目进行选择性复习,然后考试时努力在学得较好的部分争取分数。这样的办法使他的2门课程都取得了比较好成绩,使他对使用这种技巧信心大增,也打算继续这样应对后面几门课的考试。

    实时评论

    【DAV9】:这样看来,这个复习容易的,放弃有难度的方法还是有点“威力”的嘛,原理挺简单,不过中间还是很巧妙的吧。要是容易掌握的不够多,有难度的又不少,怎么可能还有高分呢?再说了,老何是这样得分,其他人也会在相同部分得分多,其实就没有拉开差距,通常这种情况分数线都是考完后才确定,不会只是60分就能应付的。不过,不讲究通过率,能让老何这样的考生也侥幸过关,这种考试也不见得是个“好”的考试。

    【明媚媚】:这样的方法很好,不过很多人都知道了,有没有新奇一些的?

    【微明】:考完又考,这些方法就为应付考试,没有实际意义的。

    【Beer】:老何的脑筋还是挺活的,考十几门课,想十几个方法来应对,可以出书了。

    第十一回

    双管齐下 勉强过关难侥幸

    蓦然醒觉 扎实学习是根本

    2002年4月考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妇产科学》和《生物化学》。

    这四科的应考方法与以前的一样,虽然通过了,但分数都不理想。其中《人体解剖组织学》考了65分,《生理学》62分,《妇产科学》68分,《生物化学》61分。复习这四门课时,我还特别将大纲中列出的考核知识点特别用铅笔划出,并写明每题的考核要求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逐题理解、逐题记忆。技巧与用功双管齐下,这几门课还是仅仅过关而已,说明我以前用的一些“取巧”的办法不是每次都奏效的,如果基础不扎实的话,还是不能侥幸得到好成绩的。

    2002年10月考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实验(实践考核)”。

    《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我本来就很感兴趣,就像《儿科学》、《大学语文》和《哲学》一样复习得特别轻松,基本没花什么精力就考了80多分。考完了这么多门课后,我就有很深的体会了:专业的知识首先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然后保持学习的兴趣,不断更新知识,经常温习和应用,这样的科目无论怎么考试都会得到高分,而且复习得也不吃力。如果基础不好,靠临急抱佛脚,或一些取巧的办法,可能有一两回可以侥幸得到高分,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分数不理想,复习得也很累。积累了那么多复习方法和经验后,其实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不需要什么技巧,扎扎实实学习就行了,我真有“无招胜有招”的感慨。

    下回预告:老何在考试中逐渐感悟到学习的真谛,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更高了,但是最后两门确实也是他基础不牢的科目,虽然已经不愿再使用所谓的考试技巧,但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和补救。有心的老何还是想到了既能扎实学习又能短时提高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15期(老何 口述 陈金伟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