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防艾局长”的“三个最”
8年前,刚从一所中等卫校调到广西边境城市凭祥市卫生局担任局长的赵绍基还是一个充满书生气的年轻人;8年后,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已经成为中越边境地区大名鼎鼎的“防艾局长”。
在广西边境8个县市,上到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没有人不知道这位逢人就讲“预防艾滋病”、遇会就说“控制艾滋病”的卫生局局长。
提到在“中国南大门”凭祥市7年时间里与艾滋病结下的“缘分”,赵绍基一连说了3个带“最”字的句子。
“最开心的是人们对待艾滋病的观念在改变”
1996年凭祥市发现了广西第一起本土艾滋病感染者死亡病例,1997年赵绍基担任卫生局局长,前后相隔不到一年时间。赵绍基说:“那时官员开大会都怕谈此事,担心影响社会稳定;老百姓暗地里把艾滋病说得就像瘟疫,握个手就会传染。”
刚开始的时候,赵绍基想在街头立个宣传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牌,结果一提出来马上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原因是“肯定会破坏招商引资的大好局面”。赵绍基说:“包着坏消息不是好办法,我认为要做好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关键是做好‘一把手’的思想工作。”
于是,当过教师的赵绍基不断地找机会给凭祥市的大小官员“上课”,让市里领导统一了认识,消除了顾虑。1997年底,一部精心制作的防治艾滋病宣传专题片在凭祥市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3个月滚动播出。这不仅让10万多凭祥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艾滋病的威胁,也正式拉开了这座边境城市遏制艾滋病传播行动的序幕。
“出门不沾黄和毒,以免把病带回家”“艾滋病也不可怕,预防控制有办法”……赵绍基指着矗立在繁华广场的广告牌得意地对记者说:“这些宣传标语口号都是我拟出来的,它们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老百姓一看就明白。”
现在,不但市里的官员们都成为了凭祥最认真的防治艾滋病业余“宣传员”,在4个乡镇的数十个村庄里还活跃着200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8成以上的老百姓基本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最感动的是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不断升温,凭祥市的人流、物流日趋繁忙,艾滋病感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赵绍基说:“我的同伴们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与吸毒人员打交道的危险、与性服务人员沟通的尴尬、走村串寨的辛劳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从1999年开始,凭祥市卫生防疫部门固定对250名吸毒人员进行观察。“防艾局长”和同事们每年要对他们进行两次体检,此外还要对他们进行行为干预,减少艾滋病病毒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中传播。
赵绍基说:“跟吸毒的人打交道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时候他们为了找到钱吸毒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几年来,防疫站副站长何波和工作人员张建明都多次遇到过吸毒人员借钱不成拿刀子威胁的事情,但是到现在他们都还兢兢业业地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与越南新清口岸一线之隔的凭祥市是中越边境最兴旺的旅游城市,每年到这里的游客数以万计,一些不太安分的人也拥进这里从事卖淫活动。凭祥市卫生防疫站健康教育所的同志担负着到30多家大小宾馆和10余家娱乐场所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的任务。
赵绍基说:““健康教育所的4个工作人员都是女同胞,她们开展工作时要与‘小姐’们先交上朋友才能取得信任,要手把手地教她们正确使用安全套。她们受到的委屈和尴尬无人知晓,她们为遏制艾滋病所做的许多工作却是可以用一本书来写才讲得完的。”
连续几年对凭祥市的监测表明,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没有呈现暴发流行和大面积传播扩散的局面,吸毒人群中HIV总感染率保持在20%左右;性服务妇女中HIV流行率仍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到2003年底止,仅检出一例阳性。
“最担心的是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国外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群众正在凭祥市合力构建一张艾滋病防治立体网络,但这里依然面临着防治艾滋病的严峻形势。截至2004年10月,凭祥市累计艾滋病感染者252人,死亡26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凭祥市卫生防疫站只有10多名工作人员,可他们承担着对上千名吸毒人员和性服务人员进行行为干预的重担,赵绍基说:“与艰巨的艾滋病防治相比,凭祥市的医护力量和资金严重不足,有艾滋病治疗经验的临床医生更显缺乏。”
在凭祥市卫生系统,防疫站的办公楼是最新、最漂亮的,几台用于防治艾滋病的车子也是排量最大、款式最新的;而卫生局的办公楼依然还是10多年前建起的一幢破旧的老房子,赵绍基至今没有配用专车,每天靠打街头的三轮车上班。
赵绍基说,尽管凭祥市财政能力有限,但是依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和基本工作的需要,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未来几年,要积极寻求与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开展更多合作项目,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弥补凭祥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短腿”。
中越边境最大的边境贸易互市点浦寨商贸城前,一张写着“预防艾滋病,你我共参与”字样的巨幅公益广告牌格外引人注目。望着从这里经过的往来人群,赵绍基平静地对记者说:“7年时间里我度过了从青年进入中年的黄金岁月,但7年时间对于防治艾滋病工作来说却是很短暂的一瞬。如果可以,我愿意当一辈子‘防艾局长’。”(新华社南宁11月30日电)
在广西边境8个县市,上到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没有人不知道这位逢人就讲“预防艾滋病”、遇会就说“控制艾滋病”的卫生局局长。
提到在“中国南大门”凭祥市7年时间里与艾滋病结下的“缘分”,赵绍基一连说了3个带“最”字的句子。
“最开心的是人们对待艾滋病的观念在改变”
1996年凭祥市发现了广西第一起本土艾滋病感染者死亡病例,1997年赵绍基担任卫生局局长,前后相隔不到一年时间。赵绍基说:“那时官员开大会都怕谈此事,担心影响社会稳定;老百姓暗地里把艾滋病说得就像瘟疫,握个手就会传染。”
刚开始的时候,赵绍基想在街头立个宣传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牌,结果一提出来马上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原因是“肯定会破坏招商引资的大好局面”。赵绍基说:“包着坏消息不是好办法,我认为要做好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关键是做好‘一把手’的思想工作。”
于是,当过教师的赵绍基不断地找机会给凭祥市的大小官员“上课”,让市里领导统一了认识,消除了顾虑。1997年底,一部精心制作的防治艾滋病宣传专题片在凭祥市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3个月滚动播出。这不仅让10万多凭祥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艾滋病的威胁,也正式拉开了这座边境城市遏制艾滋病传播行动的序幕。
“出门不沾黄和毒,以免把病带回家”“艾滋病也不可怕,预防控制有办法”……赵绍基指着矗立在繁华广场的广告牌得意地对记者说:“这些宣传标语口号都是我拟出来的,它们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老百姓一看就明白。”
现在,不但市里的官员们都成为了凭祥最认真的防治艾滋病业余“宣传员”,在4个乡镇的数十个村庄里还活跃着200名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8成以上的老百姓基本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最感动的是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
随着中越边境贸易的不断升温,凭祥市的人流、物流日趋繁忙,艾滋病感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赵绍基说:“我的同伴们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与吸毒人员打交道的危险、与性服务人员沟通的尴尬、走村串寨的辛劳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
从1999年开始,凭祥市卫生防疫部门固定对250名吸毒人员进行观察。“防艾局长”和同事们每年要对他们进行两次体检,此外还要对他们进行行为干预,减少艾滋病病毒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中传播。
赵绍基说:“跟吸毒的人打交道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时候他们为了找到钱吸毒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几年来,防疫站副站长何波和工作人员张建明都多次遇到过吸毒人员借钱不成拿刀子威胁的事情,但是到现在他们都还兢兢业业地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与越南新清口岸一线之隔的凭祥市是中越边境最兴旺的旅游城市,每年到这里的游客数以万计,一些不太安分的人也拥进这里从事卖淫活动。凭祥市卫生防疫站健康教育所的同志担负着到30多家大小宾馆和10余家娱乐场所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的任务。
赵绍基说:““健康教育所的4个工作人员都是女同胞,她们开展工作时要与‘小姐’们先交上朋友才能取得信任,要手把手地教她们正确使用安全套。她们受到的委屈和尴尬无人知晓,她们为遏制艾滋病所做的许多工作却是可以用一本书来写才讲得完的。”
连续几年对凭祥市的监测表明,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没有呈现暴发流行和大面积传播扩散的局面,吸毒人群中HIV总感染率保持在20%左右;性服务妇女中HIV流行率仍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到2003年底止,仅检出一例阳性。
“最担心的是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国外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群众正在凭祥市合力构建一张艾滋病防治立体网络,但这里依然面临着防治艾滋病的严峻形势。截至2004年10月,凭祥市累计艾滋病感染者252人,死亡26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凭祥市卫生防疫站只有10多名工作人员,可他们承担着对上千名吸毒人员和性服务人员进行行为干预的重担,赵绍基说:“与艰巨的艾滋病防治相比,凭祥市的医护力量和资金严重不足,有艾滋病治疗经验的临床医生更显缺乏。”
在凭祥市卫生系统,防疫站的办公楼是最新、最漂亮的,几台用于防治艾滋病的车子也是排量最大、款式最新的;而卫生局的办公楼依然还是10多年前建起的一幢破旧的老房子,赵绍基至今没有配用专车,每天靠打街头的三轮车上班。
赵绍基说,尽管凭祥市财政能力有限,但是依然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确保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和基本工作的需要,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未来几年,要积极寻求与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开展更多合作项目,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帮助,弥补凭祥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短腿”。
中越边境最大的边境贸易互市点浦寨商贸城前,一张写着“预防艾滋病,你我共参与”字样的巨幅公益广告牌格外引人注目。望着从这里经过的往来人群,赵绍基平静地对记者说:“7年时间里我度过了从青年进入中年的黄金岁月,但7年时间对于防治艾滋病工作来说却是很短暂的一瞬。如果可以,我愿意当一辈子‘防艾局长’。”(新华社南宁11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