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中医药院校 > 正文
编号:11022998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 化瘀生脉法防治术后血管危象疗效肯定

     术后血管危象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血瘀"范畴。其发生多由于血脉运行不畅或停滞凝聚所致。最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骨科晋大祥、樊粤光、梁德、袁浩等人运用化瘀生脉法防治术后血管危象(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22例,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毒副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正常术后吻合口处红细胞、血小板吸附聚集的主要部位在针孔,因为针孔处有内皮细胞的损伤或缺失。当内皮细胞受机械性损伤或缺血性损伤过大,则必然会引起过多的血小板吸附与充填,最后导致血栓形成。再植/移植组织皮肤上出现散在性瘀点,大多是静脉栓塞或早期栓塞的表现。随着栓塞程度的加重,散在性瘀点相互融合成片,并扩展到整个移植组织表面,表示栓塞已近完全。随着栓塞时间的延迟,皮肤颜色由暗红变为紫红或紫黑。此外,判断血栓形成的标准还有:①在手术显微镜下可见蓝色血栓;②扼血试验证实不通畅;③若为动脉,剪断吻合口远端后无喷血;若为静脉,剪断吻合口近端后无回流。上述表现均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研究人员收集该院住院需行小血管吻合术的病例41例,根据病人进入观察先后顺序采用双盲法并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2组。化瘀生脉组(中药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14~56岁;断指再植10例(共15指,完全离断11指,不完全离断4指);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2例(上肢2例,下肢10例)。阿司匹林组(西药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7~61岁;断指再植9例(共11指,完全离断8指,不完全离断3指);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0例(上肢1例,下肢9例)。2组性别、年龄、诊断分类、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组均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于术后当天起,均行相同的支持疗法,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抗感染、罂粟碱30mg肌注,每8小时1次;化瘀生脉组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用6天;同时口服生脉成骨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每次6片,每天3次。阿司匹林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每次50mg,每天3次,连续7天。2组均不再用其他活血化瘀中药和抗凝溶栓西药。

    观察皮肤温度、皮用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回流测定等4项指标,记录血管危象发生率和再植/移植组织坏死率。有2个以上指标同时出现,即可诊断为血管危象。术后常规监测血分析、大便潜血、凝血4项、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研究结果表明,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及再植/移植组织坏死率比较:化瘀生脉组发生血管危象4例(发生率18.2%),其中1例动脉危象,3例静脉危象,手术探查(证实吻合处血栓形成后切除栓塞吻合口重建组织血供)成功2例,坏死2例(坏死率9.1%);阿司匹林组发生血管危象6例(发生率31.6%),其中2例动脉危象,4例静脉危象,手术探查成功2例,坏死4例(坏死率21.1%)。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及组织坏死率比较,经四格表确切概率计算法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化瘀生脉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组。

    不良反应监测:化瘀生脉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组3例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等。

    用化瘀生脉法防治术后血管危象,是基于中医活血化瘀通脉治则和现代医学的认识而进行的。中药川芎性味辛、温,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和祛风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含有川芎嗪(四甲基吡嗪)、川芎内酯、阿魏酸、挥发油、挥发性油状生物碱及酚性物质等化学成分;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川芎嗪在体外对诱导剂ADP(二磷酸腺苷)、胶原、凝血酶所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川芎嗪的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在纤维素支架上延伸;②改善内皮细胞营养,促进内皮细胞分泌更多NO及PGI2等抗凝物质。而生脉成骨片具有活血化瘀、促进骨质生成和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故也可用于术后血管危象。二药合用,相得益彰。(陈金伟)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