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无怨无悔——记浙江省江山市凤林镇凤五村卫生室周幸来医师
于丽珊
从事医生职业是一条为他人奉献的道路,浙江省江山市凤林镇凤五村卫生室周幸来医师,从1969年担任乡村医生至今,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走过了整整37年。当记者问及,在这漫长的行医生涯里,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你?周幸来动情地说:“认真读书,老实做人;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心里只有病人
1968年,周幸来初中毕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成为一名回乡知识青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第二年由组织推荐,经短期培训后,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当他刚开始学医时,那时农村通电的不多,用电灯照明是一种奢侈,他就在一盏煤油灯下读书、学习,夏天天气炎热,蚊子又多,他一手拿草扇纳凉驱蚊,一面读书,做笔记,写心得;冬天,气候寒冷逼人,他生一个火炉,下肢用围裙、麻袋团围住看书,几乎每天都要读到次日清晨才去睡觉。他先后学习了《内经》、《难经》、《伤寒论》、《医宗金鉴》、《本草纲目》、《针灸大成》、《温病条辩》等古代医学名著,还自学了一整套现代西医大学本科教材十多门课程。
作为医生,首先要有救人之心,要讲医德。附近村庄的老百姓生活并不富裕,周幸来一般都要给他们减免20%~30%的医药费。有一次,附近村里的一位“低保户”得了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花去医药费一千多元,周幸来没收他一分钱。村里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村民,经常拖欠医药费,有的一欠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周幸来从未向他们提起过。
有一年,附近村有位近十岁的小孩得了一种罕见的皮肤病——急性大疱性皮炎,因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在城里医院住了几天院后,把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全花光了,只得出院回家。回家后,其家人邀周幸来医师来家中为其诊治,只见病人全身无一块完好的皮肤,大疱溃破后,发出奇特的恶臭,病人的内衣、被褥全都粘着皮肤表皮。懂医的人都知道,这种皮肤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周幸来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毅然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为其治疗,他每天亲自上门,将涂抹在病人全身的中药糊用生理盐水洗去,再涂抹上自配、自制的中药糊,经过20多天的精心施治,硬是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花去的医药费,直到病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后,才还给他。
坚持中医辨治
周幸来在临床中强调,中医的特色就体现在辨证论治方面,只要路对了,很多疑难病症都可以治愈。他曾治疗过比较严重的病人,就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临床具体不同的证型,辨证遣方,内服、外敷等,达到了较好的疗效。
例如,口轮匝肌麻痹是以口轮匝肌无力,上、下唇肌不能闭合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一位患者于2000年6月14日就诊,根据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周幸来医师初步诊断为“口轮匝肌麻痹”。他运用辨证论治组方开药,又结合穴位注射、电针和按摩疗法,将患者治愈。周幸来说,该病似属中医“痿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进入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的。此外,风痰瘀血阻滞脉络亦可引起。临床可分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等不同证型。在临床上根据其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组方遣药,实施治疗。在做电针治疗时,均取其阳明经的迎香、人中、地仓、颊车穴,故能获得佳效。周幸来医师强调,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始终给予补充足量的神经营养剂和促进肌肉恢复的维生素E等西药,这样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加速该病的康复。
辛勤耕耘结硕果
近年来,《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先后刊登了周幸来的事迹,全国各地有十余家医疗单位邀请其加盟,均被他婉言谢拒。因为他珍爱自己当初的选择,惦记着村里父老长辈、兄弟姐妹们,说什么也舍不得离开。2003年6月,周幸来被破格评定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治中医师。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呈跳跃性前进的。周幸来医师认为,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需要得以升华,上升为新的理论知识(学术观点)。成熟的理论知识,又回过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开展,为临床工作服务,为广大患者服务,使医学技术水平又出现新的发展平台。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又发掘和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新方法、新技术,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经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通过去粗取精、淘沙留金的筛选工作,再加以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注入新的理论知识,就上升为新的医学科学理论,又再去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
多年来,他勤于笔耕,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应用和研究特色疗法治疗疾病。为了全面总结注射疗法的临床经验,他先后编撰了27.5万余字的《特色疗法丛书·注射疗法》和近200万字的《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两部学术专著。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一书,于2002年12月通过了浙江省衢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本书是我市医药卫生界编著出版的第一部字数近200万字的医学宏著,标志着我市医学临床研究和文献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介绍的注射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色,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符合农村医疗改革发展需求。本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分别获得江山市、衢州市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在防病、治病工作的同时,他广泛搜集民间的诊病绝招,亲自拜访了多位民间医生和寺庙医僧。并观察、验证了10多万例患者,参考了大量的中外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总结,做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整理,精心编撰了一部字数49万,插图近千幅的《中国民间诊病奇术》一书;为了全面总结电针疗法的新技术研究,填补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空白,由周幸来主持的科研课题“电针疗法新技术研究”,被江山市科技局列入2004年科研项目;为了更好总结耳穴诊疗技术的经验,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诸项空白,由周幸来主持的科研课题“耳穴诊疗技术研究”,被江山市科技局列入2005年科研项目。
2005年4月,周幸来与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附属医院(307医院)的专家合作,共同创办了“江山市幸来特色医学研究所”。现在,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列入研究所的科研计划,即在全息诊断恶性肿瘤领域开展医学研究,并掌握、积累了一部分研究资料,以进一步丰富医学全息诊断学内容,广泛推广、普及早期防治恶性肿瘤的知识,提高农村患者自我防治恶性肿瘤的能力。
周幸来医师为广大的乡村医生开阔了一条思路,也使大家深深地认识到,中医的根在基层、在民间。
从事医生职业是一条为他人奉献的道路,浙江省江山市凤林镇凤五村卫生室周幸来医师,从1969年担任乡村医生至今,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走过了整整37年。当记者问及,在这漫长的行医生涯里,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你?周幸来动情地说:“认真读书,老实做人;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心里只有病人
1968年,周幸来初中毕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成为一名回乡知识青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第二年由组织推荐,经短期培训后,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当他刚开始学医时,那时农村通电的不多,用电灯照明是一种奢侈,他就在一盏煤油灯下读书、学习,夏天天气炎热,蚊子又多,他一手拿草扇纳凉驱蚊,一面读书,做笔记,写心得;冬天,气候寒冷逼人,他生一个火炉,下肢用围裙、麻袋团围住看书,几乎每天都要读到次日清晨才去睡觉。他先后学习了《内经》、《难经》、《伤寒论》、《医宗金鉴》、《本草纲目》、《针灸大成》、《温病条辩》等古代医学名著,还自学了一整套现代西医大学本科教材十多门课程。
作为医生,首先要有救人之心,要讲医德。附近村庄的老百姓生活并不富裕,周幸来一般都要给他们减免20%~30%的医药费。有一次,附近村里的一位“低保户”得了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花去医药费一千多元,周幸来没收他一分钱。村里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村民,经常拖欠医药费,有的一欠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周幸来从未向他们提起过。
有一年,附近村有位近十岁的小孩得了一种罕见的皮肤病——急性大疱性皮炎,因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在城里医院住了几天院后,把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全花光了,只得出院回家。回家后,其家人邀周幸来医师来家中为其诊治,只见病人全身无一块完好的皮肤,大疱溃破后,发出奇特的恶臭,病人的内衣、被褥全都粘着皮肤表皮。懂医的人都知道,这种皮肤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周幸来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毅然采用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为其治疗,他每天亲自上门,将涂抹在病人全身的中药糊用生理盐水洗去,再涂抹上自配、自制的中药糊,经过20多天的精心施治,硬是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花去的医药费,直到病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后,才还给他。
坚持中医辨治
周幸来在临床中强调,中医的特色就体现在辨证论治方面,只要路对了,很多疑难病症都可以治愈。他曾治疗过比较严重的病人,就是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临床具体不同的证型,辨证遣方,内服、外敷等,达到了较好的疗效。
例如,口轮匝肌麻痹是以口轮匝肌无力,上、下唇肌不能闭合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一位患者于2000年6月14日就诊,根据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周幸来医师初步诊断为“口轮匝肌麻痹”。他运用辨证论治组方开药,又结合穴位注射、电针和按摩疗法,将患者治愈。周幸来说,该病似属中医“痿证”范畴,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进入脉络,气血痹阻而发生的。此外,风痰瘀血阻滞脉络亦可引起。临床可分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等不同证型。在临床上根据其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组方遣药,实施治疗。在做电针治疗时,均取其阳明经的迎香、人中、地仓、颊车穴,故能获得佳效。周幸来医师强调,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始终给予补充足量的神经营养剂和促进肌肉恢复的维生素E等西药,这样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以加速该病的康复。
辛勤耕耘结硕果
近年来,《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先后刊登了周幸来的事迹,全国各地有十余家医疗单位邀请其加盟,均被他婉言谢拒。因为他珍爱自己当初的选择,惦记着村里父老长辈、兄弟姐妹们,说什么也舍不得离开。2003年6月,周幸来被破格评定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治中医师。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呈跳跃性前进的。周幸来医师认为,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需要得以升华,上升为新的理论知识(学术观点)。成熟的理论知识,又回过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开展,为临床工作服务,为广大患者服务,使医学技术水平又出现新的发展平台。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又发掘和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新方法、新技术,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经临床实践的反复验证,通过去粗取精、淘沙留金的筛选工作,再加以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指导,注入新的理论知识,就上升为新的医学科学理论,又再去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
多年来,他勤于笔耕,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应用和研究特色疗法治疗疾病。为了全面总结注射疗法的临床经验,他先后编撰了27.5万余字的《特色疗法丛书·注射疗法》和近200万字的《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两部学术专著。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一书,于2002年12月通过了浙江省衢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本书是我市医药卫生界编著出版的第一部字数近200万字的医学宏著,标志着我市医学临床研究和文献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介绍的注射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色,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符合农村医疗改革发展需求。本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中西医临床注射疗法》分别获得江山市、衢州市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在防病、治病工作的同时,他广泛搜集民间的诊病绝招,亲自拜访了多位民间医生和寺庙医僧。并观察、验证了10多万例患者,参考了大量的中外医学文献,进行了系统总结,做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整理,精心编撰了一部字数49万,插图近千幅的《中国民间诊病奇术》一书;为了全面总结电针疗法的新技术研究,填补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空白,由周幸来主持的科研课题“电针疗法新技术研究”,被江山市科技局列入2004年科研项目;为了更好总结耳穴诊疗技术的经验,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诸项空白,由周幸来主持的科研课题“耳穴诊疗技术研究”,被江山市科技局列入2005年科研项目。
2005年4月,周幸来与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附属医院(307医院)的专家合作,共同创办了“江山市幸来特色医学研究所”。现在,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列入研究所的科研计划,即在全息诊断恶性肿瘤领域开展医学研究,并掌握、积累了一部分研究资料,以进一步丰富医学全息诊断学内容,广泛推广、普及早期防治恶性肿瘤的知识,提高农村患者自我防治恶性肿瘤的能力。
周幸来医师为广大的乡村医生开阔了一条思路,也使大家深深地认识到,中医的根在基层、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