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78680
反歧视抗艾滋———访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
     日前,在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省级媒体反歧视培训班上,记者采访了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

    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谈到艾滋病的现状时,桂教授说,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人说,只要生活检点,就不会染上艾滋病,其实并非如此。桂教授说,经他诊治的大学生就有13人,现在中学生中也出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且现在男女艾滋病人的比例越来越接近,这就会增加母婴传播的几率,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只不过你没有意识到。

    桂教授认为我国防治艾滋病的任务仍很艰巨,现在血液传播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母婴传播也即将被控制,但是现在性乱、吸毒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且基层的医疗条件还不够完善,因此应当加大卫生监管力度。

    艾滋病并非不治之症

    桂教授介绍说,一般生活接触和工作接触,蚊虫叮咬都不会传染艾滋病。他说,人们对乙肝和丙肝不害怕,却害怕艾滋病。事实上,被带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刺伤或器械损伤后,人感染的几率仅为0.3%,而乙肝和丙肝则分别高达33%和3.3%。

    现在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有20多种,我国已经治疗了2万多例艾滋病病人。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它是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只是目前还不能根治而已。感染者通过治疗可长时间存活,艾滋病并非不治之症。桂教授介绍了两例成功病例,他们的CD4指标已经逐渐上升,他们原来卧床不起,现在已经可以养鱼、养猪,生产自救。

    反歧视抗艾滋

    现在许多人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总是谈“艾”色变,就连与艾滋病人握一下手也变得那样困难。

    其实大量感染者和患者是无辜的,他们也需要关爱,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桂教授强调,现在艾滋病人受到的歧视超过了任何其他疾病患者,他们有的不仅被被剥夺了就医、上学、工作的权利,甚至被剥夺了居住的权利,有些人将艾滋病病人赶出住所。这种歧视的后果必将会使艾滋病病人隐瞒病史,这非常不利于疫情的控制。这一状况应该通过大家的努力使之改变。我们不要把他们排斥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我们应当对他们给予同情和帮助,这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对疾病的预防控制非常重要。

    作者:本报记者杨婧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