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1189583
一路走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日 2006年智慧公社总第五期(2006.3)
     激情•江湖

    刚进《医药经济报》做记者时,朋友就提醒,永远不要希冀别人把告诉过你的东西再重复第二次,尤其是对一个记者而言。当时对此话并没有太深的感触,现在以短短八个月的经历来看,实乃金玉良言。

    作为一个新人,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在采访过程中。

    让我感触至深的是采访一位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当时距我入职时间也不过两个多月,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对医药行业和媒体的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而这位负责人日理万机,繁忙至极,同时也是以严格而著名的,记者采访完之后,把成稿发给他过目几乎已经成为惯例。我那次采访也是,每次打电话给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出差途中,后来好不容易抽出一点时间接受了我的采访,还好那次准备得比较充分,采访过程还算顺利。

    稿子写完之后觉得并无大碍就发给他,心里也就暂时将这件事放下,睡了一个安稳觉。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还在19楼餐厅吃早餐的时候,他打电话过来,声音比较严厉,指出了几个错误的地方。当时由于餐厅的信号不好,加之我又没有带纸和笔,因此一些话压根就听不清楚记不下来。我只好恳请回到报社后再打电话给他,却遭到了那边的断然拒绝:“我不管你是什么原因,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回到报社,坐在座位上,忐忑不安。将昨天写好的稿子和整理的采访资料翻来覆去地对比,拼命地回想他刚才所说的那几点,企图将那些碎片拼接起来,然而由于太过紧张,大半个上午过去了,仍然有一些东西怎么也想不起来。编辑来催稿,我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只好再厚着脸皮打电话过去,抱歉的话说了一大箩筐,心怦怦跳,脸上也因为紧张而憋得通红。还好,他刚刚开完会,时间还算充裕,就把早上说过的几点又重复了一下,我激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采访完之后,我马上到楼下的超市里买了一个小笔记本和一支笔,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后来我将这段经历讲给同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听,他很不以为然地说道:“这算什么,一次小小的波折而已。”朋友给我讲起了他刚做记者不久时的一个经历。朋友要采访一个企业的老总,初入行不久,自然也少不了一些稚嫩,问一些贻笑大方的问题也不在话下,脾气好点的采访对象会原谅这些错误,要是遇到性急的就不那么好彩了。朋友遇到的,恰恰就是后者,还没等朋友问完,对方就硬梆梆地扔过来一句:“就你这水平还能当记者?”可以想见一向要强的朋友在听到这句话时的反应了。

    对比起他来,我也算是万幸了。至今听到最严厉的话就是:“回去下足了功夫再问我。”不过,这些都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对医药行业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自己也在慢慢成长。后来遇到的被人当皮球似的踢来踢去,或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别人拒绝,等等问题,都已经习以为常,自己唯一能从中历练的,就是不断增加修行,做足准备功夫,同时也磨出一张机关枪也打不透的厚脸皮,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练就一身和人家死缠烂打的功夫,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正如报社一位资深前辈所说的那样,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同事们的点滴帮助和一些至今未曾谋面的采访对象的配合(即使是因为种种关系而拒绝的),于我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让我从中获益,不断学习进步。

    真的要感谢所有的人。

    医药经济报2006年 智慧公社总第五期(2006.3)(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