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因致看病贵江苏实施四项举措控医药费
老百姓十分关注的看病就医问题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昨天,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吴坤平与媒体见面,深层分析眼下“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病因,表示今年将加大惠民力度,重点面向困难群众、大病患者,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现象]
30种常见病费用5年涨了48.5%
吴坤平副厅长分析说,近几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逐步成为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家都对这个现象表示不满和担忧,但对看病难到底难在何处、看病贵到底贵在哪里,认识并不一致。省卫生厅会同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社科院、城调局、农调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深入调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看病难主要难在求好医、求名医,而不是缺医少药。
主要表现,一是由于资源分布不合理,就近看病困难;二是得了疑难杂症,找好医生不容易,名医不够多;三是大医院服务流程不尽合理,人又多,要排队,比较烦。
第二,看病贵是主要矛盾,在困难群众中反映尤为突出。
入户调查显示,92.8%的城市居民和84%的农村居民认为看病贵。贵在四个方面:一是医疗费用增长远远高于收入和其它消费的增长。1996年-2004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消费总支出增长7.8%,而同期医疗费用年均增长24.2%。二是医疗费用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3%上升到6.8%,农村居民则由3.14%上升到5.37%。三是病人住院和门诊费用较高。四是单病种医疗费用增幅过快。2000年至2004年,30种常见病、多发病平均出院人次费用,年均增长9.7%。
对于城乡低收入者、无任何医疗保险者和大病、重病患者,看病贵问题影响最为严重。
[剖析]“看病贵”有五大原因
(1)药价虚高严重——药品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目前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严重背离。
2元钱的药卖20元
由于药品定价机制不完善,定价“高高在上”。目前,20%左右的药品由政府定价,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40%左右,其中15%左右由国家定价,5%由省定价,多数药品价格由市场调节。许多药品国家定的零售价就是出厂价的8-10倍,留给流通环节的价格空间较大。
利诱医生乱开药
流通环节多,流通秩序乱也是药价高的另一原因。药品生产商、经销商|医药代表、医疗机构等形成一个复杂的“供应链”,在药品价格上层层加码。全国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销售企业15000多家。药品生产销售竞争极为激烈。药品的使用,主要不是患者直接购买,而是医生指导和代理。为了促销,企业利用不合理的利润空间给予回扣,诱使医疗机构提高药品的临床使用量。
换个包装成“新药”
一些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改头换面”,规避政府药品招标降价,谋取“新药”的高额利润。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审批数千种“新药”,基本上属于名目翻新和改换包装,但大幅度提高了价格。
(2)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收入主要由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费差价三块组成。2005年全省医疗机构总收入为360亿元,其中,财政补助20亿元,约占5.6%;医疗服务收入156亿元,占43.3%;药品收入174亿元,占48.3%;其他收入占2.8%。全年总支出约350亿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财政投入不够发退休工资
政府对卫生的财政补助逐年下降。“十五”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2000年至2004年分别为2.29%、1.84%、1.71%、1.56%。同时,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从对医院的投入来看,2005年全省医疗机构收入中财政补助占5.6%。多数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够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少医院的财政投入甚至为零。
医院靠卖药赚钱
2005年全省医疗总收入156亿、支出199亿元,亏损43亿元。药品差价收入成为医院支撑。2005年全省医院药品收入结余33亿元,是医院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另外,近几年各类医用材料价格、水电气价格大幅上涨,医疗机构运行成本持续增长。如2000年到2004年,酒精消毒液、药用棉分别上涨了6.67倍、1.89倍,进口人工关节已经从每只数千元涨到6万元。
(3)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够快,水平不够高。各种优质医疗资源明显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而基层发展缓慢,甚至萎缩。
目前,全省医疗机构拥有的床位,农村仅占24%;医疗机构固定资产中71%集中在县以上医院;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88%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技术落后、设施陈旧、人才匮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导致群众舍近求远到大医院看病,增加了各方面负担。
(4)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群众主要需要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来抵御疾病风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看病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未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医保覆盖面还不够宽,城镇下岗失业、低收入人群以及自由从业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加保险。城镇非就业人口没有医疗保险。即使参加医保者,个人自付比例也较高。一些地区医保基金节余较多,到2005年上半年,全省医保资金结余,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都在30亿元以上,达到医保资金总额的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虽然较大,但由于筹资额度较少,保障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
(5)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在淡化。医院90%以上收入都是靠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采购,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来筹措。
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加之医患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一些医疗机构采取了开单提成、与业务收入挂钩等错误做法,医生诱导消费、医疗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在各级医疗机构具有普遍性,“乱检查”、滥用抗生素以及分解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等现象,直接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政府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
[思考]
医药费用上升有一定必然性
吴坤平分析认为,医药费用上升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医疗技术进步必然带来费用的上升。过去不能治的病能治了,过去没有的药物出现了,过去不能开展的手术能开展了。同样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传统的可能副作用大些,先进的副作用小些,但药品费用却大幅上涨。人们享受了技术进步的成果,但负担成本又成了严重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人们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保健,这也使得医药费用不断攀升。我们国家问题的特殊性在于,由于较严重的不规范行为,小病大治的情况比较多,大家对正常的费用增长注意不够。
[对策]
我省四大举措控制医药费上涨
记者从卫生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涉及矛盾多,涉及范围广,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当务之急是解决好困难群众、大病患者看病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问题。
为控制医药费上涨,我省还要积极落实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二是建立合理用药规范,三是全面推行同级医疗机构大型设备检查和部分检验项目报告单互认共享制度,四是进行单病种限价管理。
常见病到社区看省钱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相比,平均每一门诊费用低65元,平均每一出院病人费用低1050元,其中高血压等慢性病诊疗费用不到大医院的一半。据介绍,我省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是缓解普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保证困难群众有病能就医
针对困难群众医疗问题,全省建立了惠民医疗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惠民医疗机构门诊共接诊48万人次,收治住院惠民对象8173人次,各项减免医药费用达1.29亿元。惠民医疗机构发展到32家,惠民医疗站点380多个。
合作医疗覆盖九成农民
据介绍,为解决农民看病问题,我省积极推进合作医疗。到去年底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0.5%,位居全国首位。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省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已达到人均30元。全省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67.5元,苏北地区全部达到50元以上,“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以上。
[现象]
30种常见病费用5年涨了48.5%
吴坤平副厅长分析说,近几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逐步成为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家都对这个现象表示不满和担忧,但对看病难到底难在何处、看病贵到底贵在哪里,认识并不一致。省卫生厅会同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发改委、省社科院、城调局、农调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深入调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看病难主要难在求好医、求名医,而不是缺医少药。
主要表现,一是由于资源分布不合理,就近看病困难;二是得了疑难杂症,找好医生不容易,名医不够多;三是大医院服务流程不尽合理,人又多,要排队,比较烦。
第二,看病贵是主要矛盾,在困难群众中反映尤为突出。
入户调查显示,92.8%的城市居民和84%的农村居民认为看病贵。贵在四个方面:一是医疗费用增长远远高于收入和其它消费的增长。1996年-2004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消费总支出增长7.8%,而同期医疗费用年均增长24.2%。二是医疗费用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费用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3%上升到6.8%,农村居民则由3.14%上升到5.37%。三是病人住院和门诊费用较高。四是单病种医疗费用增幅过快。2000年至2004年,30种常见病、多发病平均出院人次费用,年均增长9.7%。
对于城乡低收入者、无任何医疗保险者和大病、重病患者,看病贵问题影响最为严重。
[剖析]“看病贵”有五大原因
(1)药价虚高严重——药品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目前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严重背离。
2元钱的药卖20元
由于药品定价机制不完善,定价“高高在上”。目前,20%左右的药品由政府定价,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40%左右,其中15%左右由国家定价,5%由省定价,多数药品价格由市场调节。许多药品国家定的零售价就是出厂价的8-10倍,留给流通环节的价格空间较大。
利诱医生乱开药
流通环节多,流通秩序乱也是药价高的另一原因。药品生产商、经销商|医药代表、医疗机构等形成一个复杂的“供应链”,在药品价格上层层加码。全国有5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销售企业15000多家。药品生产销售竞争极为激烈。药品的使用,主要不是患者直接购买,而是医生指导和代理。为了促销,企业利用不合理的利润空间给予回扣,诱使医疗机构提高药品的临床使用量。
换个包装成“新药”
一些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改头换面”,规避政府药品招标降价,谋取“新药”的高额利润。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审批数千种“新药”,基本上属于名目翻新和改换包装,但大幅度提高了价格。
(2)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收入主要由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费差价三块组成。2005年全省医疗机构总收入为360亿元,其中,财政补助20亿元,约占5.6%;医疗服务收入156亿元,占43.3%;药品收入174亿元,占48.3%;其他收入占2.8%。全年总支出约350亿元,收支相抵略有结余。
财政投入不够发退休工资
政府对卫生的财政补助逐年下降。“十五”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2000年至2004年分别为2.29%、1.84%、1.71%、1.56%。同时,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从对医院的投入来看,2005年全省医疗机构收入中财政补助占5.6%。多数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够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不少医院的财政投入甚至为零。
医院靠卖药赚钱
2005年全省医疗总收入156亿、支出199亿元,亏损43亿元。药品差价收入成为医院支撑。2005年全省医院药品收入结余33亿元,是医院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另外,近几年各类医用材料价格、水电气价格大幅上涨,医疗机构运行成本持续增长。如2000年到2004年,酒精消毒液、药用棉分别上涨了6.67倍、1.89倍,进口人工关节已经从每只数千元涨到6万元。
(3)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够快,水平不够高。各种优质医疗资源明显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而基层发展缓慢,甚至萎缩。
目前,全省医疗机构拥有的床位,农村仅占24%;医疗机构固定资产中71%集中在县以上医院;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88%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技术落后、设施陈旧、人才匮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导致群众舍近求远到大医院看病,增加了各方面负担。
(4)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群众主要需要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来抵御疾病风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看病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未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医保覆盖面还不够宽,城镇下岗失业、低收入人群以及自由从业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加保险。城镇非就业人口没有医疗保险。即使参加医保者,个人自付比例也较高。一些地区医保基金节余较多,到2005年上半年,全省医保资金结余,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都在30亿元以上,达到医保资金总额的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虽然较大,但由于筹资额度较少,保障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
(5)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在淡化。医院90%以上收入都是靠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采购,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来筹措。
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加之医患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一些医疗机构采取了开单提成、与业务收入挂钩等错误做法,医生诱导消费、医疗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在各级医疗机构具有普遍性,“乱检查”、滥用抗生素以及分解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等现象,直接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政府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
[思考]
医药费用上升有一定必然性
吴坤平分析认为,医药费用上升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医疗技术进步必然带来费用的上升。过去不能治的病能治了,过去没有的药物出现了,过去不能开展的手术能开展了。同样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传统的可能副作用大些,先进的副作用小些,但药品费用却大幅上涨。人们享受了技术进步的成果,但负担成本又成了严重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人们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保健,这也使得医药费用不断攀升。我们国家问题的特殊性在于,由于较严重的不规范行为,小病大治的情况比较多,大家对正常的费用增长注意不够。
[对策]
我省四大举措控制医药费上涨
记者从卫生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涉及矛盾多,涉及范围广,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当务之急是解决好困难群众、大病患者看病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问题。
为控制医药费上涨,我省还要积极落实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二是建立合理用药规范,三是全面推行同级医疗机构大型设备检查和部分检验项目报告单互认共享制度,四是进行单病种限价管理。
常见病到社区看省钱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相比,平均每一门诊费用低65元,平均每一出院病人费用低1050元,其中高血压等慢性病诊疗费用不到大医院的一半。据介绍,我省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是缓解普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保证困难群众有病能就医
针对困难群众医疗问题,全省建立了惠民医疗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惠民医疗机构门诊共接诊48万人次,收治住院惠民对象8173人次,各项减免医药费用达1.29亿元。惠民医疗机构发展到32家,惠民医疗站点380多个。
合作医疗覆盖九成农民
据介绍,为解决农民看病问题,我省积极推进合作医疗。到去年底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0.5%,位居全国首位。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省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已达到人均30元。全省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67.5元,苏北地区全部达到50元以上,“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