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中医药院校 > 正文
编号:11439677
笔墨耕耘 天道酬勤——记甘肃中医学院首位学生“学术科技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郑访江
     在日前举行的甘肃中医学院“师带徒”见面会暨首届学生“学术科技之星”表彰大会上,中医医疗系本科2002级学生郑访江被该校授予学生“学术科技之星”荣誉称号。这是该校首位而且是目前惟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郑访江在校期间曾在《中医儿科杂志》、《甘肃中医》、《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在《中国青年报》、《中国中医药报》、《现代保健》、《现代护理报》、《中国医药报》、《甘肃卫生》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深度调查和科技论文10余篇,新闻报道及其他稿件80余篇(总计字数近10万字);获得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第六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3项,甘肃中医学院第四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等9个省厅级单位授予“2004年度甘肃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同时被甘肃中医学院评为“2004年度甘肃中医学院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005年被甘肃中医学院评为“学院优秀学生干部”;担任过甘肃中医学院记者团团长,《中国中医药报》通讯员;主持完成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调查分析》曾被《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西部商报》、《兰州晚报》及多家网络媒体刊登、转载。

    在这些光环的背后他付出过多少努力,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就在他即将离开学校,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艰辛的奋斗历程和从未说过的心里话。

    “我自信,也执着,所以很努力”

    “我向来是自信的,因为自信给了我奋勇向前的动力;我也是执着的,因为执着能让我不断探索和挖掘更深层次的道理,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都付诸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他的信念。据和他一起在院报从事编辑、校对的同学们讲,郑访江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的态度和精神很让他们感动,这些都时刻激励着他们不断进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郑访江时常用“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来激励大家不断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直到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自信和执着,才得以取得如此令人羡慕的成绩。

    “我充实,所以很快乐”

    当谈及他在学术文章写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时,郑访江说:“做科学研究、撰写学术科技文章是一件苦差事,也要占用大量时间,但完成作品时的快乐远远多于付出的辛苦。”该校中医医疗系书记马应孝这样评价他:“毫不夸张地说,郑访江同学确实把他大量的休息时间用在了学术钻研和参加一些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因此他所受的苦比别人多,取得的成绩也比别人要突出一些。”

    在甘肃中医学院的校园里,郑访江总是步履匆匆;在记者团办公室,每天总会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很多熟识他的人心目中,他总让人钦佩和羡慕。记者了解到,他也经常受邀和一些低年级的同学谈科研和写作的感受与体会,他鼓励那些低年级同学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指导他们进行学术文章的写作。

    郑访江的大学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援引他自己的话说:“和别人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这样也就体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活着的价值。”

    当记者问到他把这么多时间都花在搞学术文章写作上会不会觉得很枯燥时,他这样回答:“我充实,所以很快乐。”

    “感谢领导,感谢恩师,这些是你们给的”

    在甘肃中医学院的学生当中,他是让学院党委书记叶小平多次颁奖和提出表扬的学生,也是惟一一个被评为“学术科技之星”的学生,同时他还创造了该校建校以来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新纪录。当记者问及他取得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动力是什么时,他说:“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考研深造的同学们相比,却算不了什么。我的内心始终感激鼓励鞭策和关怀帮助我的各位领导们,始终感激日以继夜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我的恩师们,始终感激言传身教的师兄师姐和激励我的师弟师妹们!”

    当记者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时,觉得他所取得的成就更加难得。郑访江来自于甘肃省庄浪县大山深处的农村,家里仅靠微薄的农业收入维持,根本无力供他上大学。而更不幸的是,他的父亲于2006年初得了精神疾患,母亲长期患有慢性病。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式完成学业,并妥善处理和解决了自己生活和工作等诸多问题,没给家里增加负担。

    面对这些成绩,他却始终说:“我要感谢学院各级领导,各位恩师,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给的。”(高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