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医疗服务的目标与实践
《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主要实施措施(四)
目标五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和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所需的必要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有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的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在错误的部位、为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六
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手术后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重视流程细节,保障手术安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梁梅英 王大鹏
医学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医疗风险的增加。虽然导致医疗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其中的一部分风险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如发生手术错误,包括手术病人错误、手术部位或手术方式错误等。手术错误发生的几率虽然不高,但后果却很严重,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对医疗机构也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并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防止手术错误的发生,是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均面临的挑战。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手术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最大程度上避免手术错误的关键。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2006年10月,中国医院协会公布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其中目标之五就明确提出:“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一次手术、每一例病人,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医疗机构的具体措施可作为借鉴。
确保对病人诊断、手术方案制定的准确性
目前多数医院对手术进行了分级,严格认定医师的资质,对不同级别的医师可完成的手术级别予以明确规定,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一些医院规定,对不同级别的医师在经过一定范围的考核和认定后,方可独立承担和负责不同级别的手术,尽可能保证对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术前要求参与手术的医师全面了解手术病人病情,术前认真讨论,并书写讨论小结,明确标记病人的手术部位,并让病人了解相关内容。此外,主管护士也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将要施行的手术有充分了解。麻醉医师、手术接送人员、手术室护士也要在接触病人时进行再次确认。用制度奠定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
完善手术前的交接核查程序
通常,参与手术接送工作的有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等医护人员,也有护工、运输中心工人、卫生员等非医护人员。传统的接送方法常常缺乏书面核对依据,接送人员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往往没有准确的病人资料,有的是靠看手术通知单后凭记忆记住病人的部分信息,有的是通过口头传达信息,有的是把病人的床号、病区等资料抄写在不规范的纸片上。由于接送人员缺乏手术病人的准确资料、缺乏接病人时与病人、病房护士的规范衔接,因此极易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造成接错手术病人。为避免接送病人时发生错误,大多医院已建立了书面的患者接送记录,有些还设计了专门的“手术病人接送卡”和“手术病人术前核对表”。其内容包括确认正确的手术病人和患病部位,是否有完善的术前准备,病人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签署情况,病人的手术和感染史,有无携带贵重物品进手术室等措施。术前核对表内容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等手术相关人员及接受手术的病人、手术部位等专项的签名栏,使手术相关人员能明确各自的责任,保证了核对工作的落实。对有B超、X线、CT、MRI等客观检查结果的病人,手术时要求核对确认是否为该病人的检查结果,防止错拿其他病人的检查结果造成手术错误。对于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的情况,如左右对称的部位——四肢、眼、耳,以及多个节段或个数的部位——脊柱、牙齿等要反复确认,防止手术部位出现错误。
目前部分医院对儿童手术和眼科日间手术者,采用患儿胸前挂信息卡或配戴腕带等方式,方便在患者的交接、核查时使用。对每一例手术严格落实术前的交接、核查程序是保证不发生错误手术的关键。
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
在医师与患者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和共同参与的医患关系,是减少医疗风险的必要措施。医师在对病人确定诊疗方案和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必须向病人讲明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医疗意外、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让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有助于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在不断完善确保手术准确和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主动让病人参与和了解手术实施的某些环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术错误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风险。
总之,避免错误手术发生的关键是把握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的细节,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此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相关链接
为保障手术安全,国际相关学术团体达成共识,主要是要求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术前确认程序,确保术前所有的记录与实际情况是完全一致,包括了医师与病人的谈话,手术方案、部位、置入物,都必须在术前全部确认。
二是标记手术部位,做到明确无误的标明拟施手术入路的部位,对于涉及需要区别左右侧、多个组织(如手指和脚趾)、或多节段(如脊柱手术)的手术,必须标记手术部位,以便在完成患者术前准备和铺单后,能使此标记清晰可见。
三是手术即将开始之前的“暂停时间(time out)”,目的是进行对患者、手术方案、部位、置入物(如果有的话)正确性的最后确认,在还有任何问题或隐患未解决之前,不开始手术。
目标五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和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所需的必要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有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的制度与规范,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在错误的部位、为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目标六
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手术后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重视流程细节,保障手术安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梁梅英 王大鹏
医学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医疗风险的增加。虽然导致医疗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其中的一部分风险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如发生手术错误,包括手术病人错误、手术部位或手术方式错误等。手术错误发生的几率虽然不高,但后果却很严重,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对医疗机构也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并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防止手术错误的发生,是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均面临的挑战。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手术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最大程度上避免手术错误的关键。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院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2006年10月,中国医院协会公布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其中目标之五就明确提出:“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一次手术、每一例病人,对医院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一些医疗机构的具体措施可作为借鉴。
确保对病人诊断、手术方案制定的准确性
目前多数医院对手术进行了分级,严格认定医师的资质,对不同级别的医师可完成的手术级别予以明确规定,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一些医院规定,对不同级别的医师在经过一定范围的考核和认定后,方可独立承担和负责不同级别的手术,尽可能保证对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术前要求参与手术的医师全面了解手术病人病情,术前认真讨论,并书写讨论小结,明确标记病人的手术部位,并让病人了解相关内容。此外,主管护士也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将要施行的手术有充分了解。麻醉医师、手术接送人员、手术室护士也要在接触病人时进行再次确认。用制度奠定患者手术安全的基础。
完善手术前的交接核查程序
通常,参与手术接送工作的有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等医护人员,也有护工、运输中心工人、卫生员等非医护人员。传统的接送方法常常缺乏书面核对依据,接送人员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往往没有准确的病人资料,有的是靠看手术通知单后凭记忆记住病人的部分信息,有的是通过口头传达信息,有的是把病人的床号、病区等资料抄写在不规范的纸片上。由于接送人员缺乏手术病人的准确资料、缺乏接病人时与病人、病房护士的规范衔接,因此极易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造成接错手术病人。为避免接送病人时发生错误,大多医院已建立了书面的患者接送记录,有些还设计了专门的“手术病人接送卡”和“手术病人术前核对表”。其内容包括确认正确的手术病人和患病部位,是否有完善的术前准备,病人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签署情况,病人的手术和感染史,有无携带贵重物品进手术室等措施。术前核对表内容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等手术相关人员及接受手术的病人、手术部位等专项的签名栏,使手术相关人员能明确各自的责任,保证了核对工作的落实。对有B超、X线、CT、MRI等客观检查结果的病人,手术时要求核对确认是否为该病人的检查结果,防止错拿其他病人的检查结果造成手术错误。对于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的情况,如左右对称的部位——四肢、眼、耳,以及多个节段或个数的部位——脊柱、牙齿等要反复确认,防止手术部位出现错误。
目前部分医院对儿童手术和眼科日间手术者,采用患儿胸前挂信息卡或配戴腕带等方式,方便在患者的交接、核查时使用。对每一例手术严格落实术前的交接、核查程序是保证不发生错误手术的关键。
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
在医师与患者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和共同参与的医患关系,是减少医疗风险的必要措施。医师在对病人确定诊疗方案和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必须向病人讲明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医疗意外、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让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有助于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在不断完善确保手术准确和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主动让病人参与和了解手术实施的某些环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术错误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风险。
总之,避免错误手术发生的关键是把握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的细节,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此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相关链接
为保障手术安全,国际相关学术团体达成共识,主要是要求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术前确认程序,确保术前所有的记录与实际情况是完全一致,包括了医师与病人的谈话,手术方案、部位、置入物,都必须在术前全部确认。
二是标记手术部位,做到明确无误的标明拟施手术入路的部位,对于涉及需要区别左右侧、多个组织(如手指和脚趾)、或多节段(如脊柱手术)的手术,必须标记手术部位,以便在完成患者术前准备和铺单后,能使此标记清晰可见。
三是手术即将开始之前的“暂停时间(time out)”,目的是进行对患者、手术方案、部位、置入物(如果有的话)正确性的最后确认,在还有任何问题或隐患未解决之前,不开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