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1485560
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将于2007年9月21~23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本届论坛的大会组委会特邀18位中外消化疾病专家,就消化领域的9个热点问题进行报告。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这些专家,于B10~B11版刊登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专题和“结直肠癌”专题讲者的采访。

    蛋白组学:研究幽门螺杆菌的有效工具

    ——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张建中教授

    □本报实习记者 杜佳梅

    参与本届论坛“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专题讨论的中方专家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建中教授。张教授从事幽门螺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等诱发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已经多年,在此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他为人热情豁达,乐于助人,为了Hp研究的发展,他经常提供技术、设备与菌株,帮助其他院所开展相关研究,“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是张教授最为真诚和质朴的心愿。

    记者:非常荣幸您接受我的采访,请问,您认为本届论坛的组织形式如何?您对这次大会有何希望?

    张教授: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完全得益于会议组织方的精心策划和安排。Omar教授所在的Aberdeen大学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曾出现过四位诺贝尔奖得主。Omar教授领导的胃肠病学研究团队在Hp与胃癌的研究中贡献突出,已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加之Omar教授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工作经历,他应该是参加“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专题演讲的最佳人选之一。

    相信通过这种一对一的讨论,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带给大家更多信息,并以此为契机,搭建我国胃肠病学,特别是Hp临床与科研领域的国际交流平台。

    记者:在本届论坛中,您将报告“胃癌和其他胃肠疾病相关菌株的基因和比较蛋白质组分析”。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蛋白组分析?

    张教授:蛋白组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它可同时对上千甚至上万种蛋白进行平行分析。由于采用了多株菌间的蛋白质组比较,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目标蛋白的快速质谱分析,绕过了蛋白研究中传统的建库筛选和克隆表达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而且由于直接面向蛋白质中的差异蛋白,包括特定功能相关蛋白进行分析,达到研究目标的成功率也较高。

    此方法在Hp的致病性研究、诊断方法研究、疫苗发展、耐药机制及耐药菌株分析、菌株代谢分析、特定状态下的菌株分析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会带动对Hp及其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记者:我国在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相关研究方面取得过哪些重要进展?

    张教授:我国在干预现场方面的成绩颇为突出,主要是北医三院和北京市肿瘤研究所等单位牵头的山东干预现场、香港大学医学院负责的福建长乐现场和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设定的辽河现场等。很多现场的随访观察时间都超过了十年。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的Hp菌株库,也在不断完善我国不同地区与胃癌相关Hp菌株的收集和保藏,并在胃癌相关Hp菌株蛋白质组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几年,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河南省新安县和新乡县启动了约5万人的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研究现场,因其大人群和注重家系研究等特点正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记者:与国外相比,我国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

    张教授: 我国Hp研究的总体水平还是滞后于国际发展。一是耐药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感染的根除,我们的Hp培养方法及药敏试验方法的建立也尚未普及,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或调整用药方案。此外,对诊断方法的系统评价也很少,临床诊断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环节。

    实验室安全防护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有的单位没有Ⅱ级生物安全柜等大量分离和培养Hp的条件,仍在毫无防护能力的超净台中操作,实验人员存在感染风险,这是我国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各相关单位应给予足够重视,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