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美容师)》 > 200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1044357
卷首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日 《医学美学美容》
     悦目情结和容貌歧视

    周羽

    曾经,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资本。如今,流行美丽也可以改变命运了,而且眼看着正在转化为资本。24岁的才女郝璐璐已经在设想着出自传或是出任选美评委,如果按她原来才女的方向,成名之路恐怕不会这么顺利吧。

    目前,求助于整形美容的顾客群已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高层次高素养的女性开始跨入整形美容中心。有统计数据表明,如今来整形的很多都是教师、医生、公司职员、大学生等。

    关于美的标准,历来因人而异,因此整容还是不整容,关键在自己。当然,我们也看到因为相貌丑陋,25岁的天津女孩张静在求职道路上步履艰难,竟然上千次求职无一成功,她的遭遇应该说是很具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因此一经媒体报道就引来强烈反响,更有整形医院出于人道主义为她免费做了整容。如今,头一次听到有人赞她漂亮的张静还想写一本书,讲述“丑女坎坷的一生”。而像郝璐璐这样豪掷三十万,只为做个升级版的“人工美女”,好像也代表着如今的一种潮流。

    如果整容能够让一个人的命运变得更好,不妨为之。不过,不是每一个整容的人都能得到诸如张静和郝璐璐这样完美的结局。

    具体来说,张静的遭遇可以说是“悦目情结”和“容貌歧视”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致表现范例。容貌歧视是众多歧视中比较突出的一项,社会公众在同情张静遭遇的同时,更感到一种爱莫能助的无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其间流露出的是复杂人性中的一个弱点。

    对于这种拒绝“丑女”就业的行为,公众往往习惯于给予用人单位道德层面上的谴责。这是不应该、不公平、不理性的批判,有些像隔靴搔痒,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如果从社会学视野中来分析“悦目情结”和“容貌歧视”问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某个人或者某个单位在用人时要求“五官端正”这种行为的道德层面上的谴责与批判。我们可以看到,“悦目情结”和“容貌歧视”问题从一出现就把矛头指向了人性的弱点,追究这种“悦目情结”的根源,其背后是深刻的、普遍的社会心理因素。毫无疑问,每个社会公众都无法回避自身存在的“爱美之心”。

    单纯以容貌因素来论断一个人的命运,必将陷入江湖术士的固有窠臼,尤其是不符合当代行为科学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难以为社会公众所信服。

    所以,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这个角度去观察和研究整个“情结”与“歧视”问题,研究如何引导和控制社会中个人的行为,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提升人类文明,克服人性弱点,以此保证人类社会活动的质量或者说先进性,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从而使社会运转有序化。这才是解决“悦目情结”和“容貌歧视”问题的首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