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7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1486595
康博士信箱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健康必读》
     结膜松弛症咋治疗

    康博士:

    我是一名久治不愈的老年流泪患者,多次到许多医院就诊,都没有治好,泪道冲洗也通畅,每次医生的诊断都不一样。近日,我才被诊断为结膜松弛症,请问结膜松弛症是怎样发生的,咋治疗?

    辽宁 车琴

    车琴读者:

    目前结膜松弛症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往常将结膜松弛症误认为老年人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被忽视。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老年人眼球与下睑缘之间球结膜过度松弛形成皱褶,常见于眼球下方中央部,其次是内、外侧,一些松弛的结膜甚至突出“跨”在下睑缘上,病人可以出现流泪、异物感、灼痛等不适症状。

    下列情况易发生结膜松弛症

    1、成年后随着年龄增大,球结膜下的球筋膜组织逐渐萎缩,球结膜与其下方组织结合疏松,移动性增加,并且与巩膜的连接减退。随着年龄增大,球结膜变薄、弹性下降、张力减低。

    2、瞬目或闭眼时眼轮匝肌收缩,睑裂区变小,在力学的作用下睑缘推、压、挤球结膜向睑裂区移动。

    3、眼球运动时上睑随着眼球的转动而上下移动,而下睑基本不动,紧贴球结膜,并向上推压球结膜,因此松弛结膜易堆积在下睑缘上。

    4、人体长时间直立,重力作用使松弛结膜下垂。

    5、老年人眼部组织随着年龄增大,常会出现显著改变。只有极少部分老年人变化不明显,下睑对球结膜推压力没有减低,在眼球运动、瞬目或闭眼时仍然向上过度推压已经过度变薄、弹性下降、张力减低、与其下方组织结合疏松的球结膜。

    通常认为症状不明显的结膜松弛症无需治疗。如果有干涩、异物感等眼部刺激症状,可给予人工泪液或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滴眼液(如贝复舒滴眼液)或含有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滴眼液(如易贝滴眼液)等。有痒感,松弛球结膜水肿、充血时,可适量联合使用含激素的抗生素眼液。如病变严重,出现因松弛结膜暴露而导致的刺痛、边缘性角膜溃疡及结膜下出血,在应用泪液制剂或以上滴眼液以及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时,睡前可用湿房眼罩或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以减少眼部暴露。结膜松弛症的药物治疗应是对症治疗,要防止滥用药物,避免导致医源性眼表疾病。在上述治疗措施无效时,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结膜松弛症患者有明显症状,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裂隙灯检查见松弛结膜明显堆积在眼球与下睑缘、内眦部、外眦部之间,泪河残缺,泪液排出迟缓。

    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远期疗效是理想的。但不同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手术要有个性化要求,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恢复眼表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虽然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治疗结膜松弛症是安全、有效的。

    康博士

    跖疣和鸡眼是两码事

    康博士:

    一个月前,上高中的儿子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疼痛。学校的校医发现他左足底长了两个黄豆大小的硬疙瘩,告诉儿子说得了鸡眼,贴贴鸡眼膏就好了。一个月过去了,鸡眼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来越大。我便带他到医院看医生。医生却说儿子得的不是鸡眼,而是跖疣,治疗比鸡眼要复杂。请问跖疣和鸡眼有什么不同?

    云南 秦航

    秦航读者:

    对于鸡眼,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对跖疣却知之甚少。事实上,跖疣的发病率远远超过鸡眼,几乎近100%的患者把跖疣误当成鸡眼,自购鸡眼膏外贴或拿小刀、剪刀削除,导致跖疣进一步扩散或自体接种而越来越多,甚至继发感染。

    病因 物理摩擦是鸡眼发病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的人容易发生,无传染性。其临床表现是足趾出现圆锥形鸡眼状的角质增生物,针头至蚕豆大小,淡黄或深黄色,表面光滑透明,连续的皮纹通过鸡眼表面,一般与皮面相平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圆锥状角质增生的顶端呈楔状嵌入真皮部,刺激真皮神经末梢而发生剧烈的顶撞样疼痛,如同一个小钉钉在了脚底,压痛明显。用小刀去除其表面的角质,在中央可见一坚硬的针状角质栓,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黄色环,形如鸡的眼睛,因而得名,数目常为1~2个或多个。

    治疗 可以采用电灼、激光、刮除疗法。应减少摩擦和挤压,穿宽松的鞋子,鞋内衬以较厚的棉垫或海绵垫。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足15分钟左右,待皮肤的角质物软化后,用小刀或剪刀去除角质物,可明显缓解疼痛,久之亦可治愈本病。外贴鸡眼膏亦有一定的疗效。

    跖疣的病因是由病毒感染足底或足趾而发生的表皮良性赘生物,具有一定传染性。足部多汗、外伤容易患病。跖疣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因在足底受压而形成角化性灰黄或污灰褐色圆形物,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中央稍凹,表面粗糙,无正常皮纹。用小刀削去角质后可见黑点刺状赘生物,亦可出血,挤捏两侧疣体可出现疼痛,数目常为多个或单个。少数跖疣患者可在2~3年因免疫功能的增强而自然消退,但病程长达3~5年不愈的患者也大有人在。因此,跖疣要积极治疗。否则,疣体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

    跖疣的治疗比鸡眼要复杂一些,电灼、激光、冷冻、外用药物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案。在电灼、激光或冷冻治疗后一定要外用抗病毒和抗感染药物,切不可一烧(冻)了之,否则极易复发。中药内服外用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应重视随访,以免复发。

    康博士

    紫蓝色处女膜能治愈吗

    康博士:

    前不久,我因为腹痛、尿频、尿急等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的处女膜是紫蓝色,需要手术治疗。我很害怕,为什么我的处女膜是紫蓝色?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能否治愈?

    广西 闵玲

    闵玲读者:

    女子性成熟后,每月一次的月经血就是通过处女膜孔排出体外,但有些少女的处女膜比较厚,生下来时就没有处女膜孔,医学上称之为处女膜闭锁。这样,经血就会被处女膜堵住无法排出体外。医生检查时可透过处女膜看到经血的颜色,故称闭锁的处女膜为紫蓝色处女膜。这是处女膜闭锁的典型特征。

    处女膜闭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危害是造成经血无法外排,使少女出现剧烈腹痛、腹胀等许多不适,有时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尿路结石”等急腹症,有些因无月经来潮也被误为“发育迟缓”或“闭经”。此外,由于女性的阴道与尿道,子宫与膀胱毗邻,当经血无法排出,积聚在阴道及子宫腔时,会压迫膀胱与尿道,从而造成尿频、尿急,甚至一点尿也解不出,若不认真检查,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处女膜闭锁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妇科医生只要在局部麻醉下轻轻地在处女膜上做一个“+”字型切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痊愈后对今后的生活一般不会有什么影响。

    康博士

    支气管扩张术后为何还咯痰

    康博士:

    我是一名支气管扩张患者,去年做了支气管扩张切除手术,但现在还有咳嗽、咯痰等症状,而且躺下后感觉呼吸不畅。请问为什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办?

    吉林 魏 平

    魏平读者:

    支气管扩张症病变范围小的可以在一个肺叶内,再小的可以在一个肺叶的其中一段;大的可以达一侧肺,广泛的可以是两侧肺都有病变。从病变的部位看,左侧多于右侧,下叶多于上叶,左下叶多于右下叶。右下叶合并右中叶、左下叶合并左上叶舌段和单纯右中叶的支气管扩张症较常见。

    外科手术治疗已经被公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要诊断明确、症状明显、经内科治疗无效,都可以进行手术。病人应对自身的疾病有所了解,并不是经过手术后,支气管扩张症就会完全治愈。病变范围小的、身体状况好的,一般效果好。病变范围大的,有些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切除最重的病变;有些手术目的是由于患者大咯血,为了止血。而术后还咳嗽的原因,以下几点解释可供参考。

    1、病变为多段多叶或双肺病变,切除的仅仅是影像学表现较重的病变,但是有时从影像学看不重的病变实际是咳嗽、咯血的来源。另外,较轻的病变可以发展、加重。

    2、除有支气管扩张外,还患有双肺支气管炎,所以手术后可能痰量少了,但是仍有咳嗽。

    3、支气管残端长也可以有咳嗽。

    4、出现手术并发症,如肺不张伴肺感染、脓胸、支气管胸膜漏等。

    虽然现代医学证明支气管扩张肺切除手术疗效是肯定的,但不是100%有效。近期有效率在80%以上,远期有效率在70%以上,有效率与患者的病情和手术医生的经验密切相关。

    所以,您应该再次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康博士

    枸杞降糖真那么神吗?

    康博士:

    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不久前遇到一个老同学,他患糖尿病很长时间了,后来服用枸杞效果不错。他说,他以前空腹血糖8.5mmol/L,通过每天用25克枸杞泡水喝,空腹血糖下降至7.0mmol/L。后来他试验停服枸杞两天,血糖又上升了。听他说枸杞降糖这么神,我真想试试,但是不知道枸杞降糖是否真的有效?该怎么吃?有没有注意事项?

    广西 曹明

    曹明读者:

    枸杞确实有一定的降糖功效,但是它的功效被夸大了,并没有那么神。

    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介绍,枸杞(宁夏枸杞)提取物对大鼠有显著而持久的降糖作用,使糖耐量增强。另外,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枸杞滋补肝肾之阴,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辅助治疗的单味中药之一,也是治疗糖尿病夜尿频、夜尿清长等症的常用药。

    您可以服用枸杞来辅助降糖,但不能只用枸杞来治疗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与饮食、运动、降糖药和血糖的检测等因素均密切相关。因此,建议您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订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途径。不要迷信“秘方”,况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

    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