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第11期
-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感染研究及其预防现状
- 大鼠肠上皮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后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实验研究
- T-STAR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福氏志贺杆菌2a 2457T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的建立
- NF-kB上调VEGF表达影响胃癌预后
- 反义MUC2体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 中药清肝排毒饮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CD40配体基因对实验性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
- 荧光标记杂交双探针PCR融解曲线法在临床的应用评价
- 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对小鼠抗大肠杆菌感染的作用
- 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PGE2,Bcl-2及Bax表达相关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与大肠癌的关系
- 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毒性
- 荧光定量PCR与逆转录PCR检测HCVRNA的比较分析
- 上皮钙粘蛋白在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癌细胞中的再表达及意义
- 残胃胆汁反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
- 血液低剂量辐射刺激疗法在消化系统癌症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轮状病毒肠炎伴病毒血症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 单克隆Hb检测法与邻联甲苯胺法检测粪便潜血的比较
- 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肝移植排斥反应中C4d的表达意义
- 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研究进展
- RNA干扰的机制及其抗肝炎病毒的应用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机制研究进展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标记物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 细菌性肝脓肿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138例
- Wilson病合并急性白血病1例
- 致谢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