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整脊疗法资料文档 > 正文
编号:12309032
脊柱的复位手法---------------王遵来《特色脊诊整脊》.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06kb)。

    脊柱的复位手法---------------王遵来《特色脊诊整脊》

    脊柱的复位手法有很多种,临床上因专家的经验不同而方法各异,但基本上都是在摇正法、推正法、旋转法、扳按法和冲压法等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或综合运用,以稳妥、安全,且能达到复位为准则。如果一次复位成功,就不必要再行重复。如因各种原因复位不完全或复位后易再错位,则需隔日或每日进行1次,3~5次为一疗程。脊柱复位手法一般应采用卧位式(无体重垂直压力且肌肉易于放松),少数手法也可取坐位式。现将各段脊柱的一些基本复位手法分述如下。

    第一节 颈椎复位手法

    因颈椎的结构较复杂,其活动度亦较其它部分为大,所以,对直接作用于颈椎的整复手法来说,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危害。这就要求在应用时一定谨慎从事,初学者最好能在有经验的上级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下面简要地介绍颈椎部的一些基本复位手法。

    一、摇正法

    1、仰头摇正法:此法多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动者。有时在颈椎3~5的关节微小移位中也采用本法。患者多取卧位(有经验者也可以让患者取坐位,但一般坐位不如卧位安全和稳妥)。

    (1)卧位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稍加有限度的顿挫力,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咯登)声。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坐位仰头摇正法:患者坐位,身体放松,头略后仰。医生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掌托其下颌,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置其枕后两侧,以整个掌指面托扶住枕后方,此时亦可稍加一个向上牵引头颈的作用力。接着保持这一状态,轻柔而缓慢地左右旋转头颈数次,待感到患者颈肩放松后,突然进行一下快速、有限的地旋转摇动,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应当注意,此手法直接作用于上段颈椎,甚至达到颈椎6个节段,如若旋转摇动时的幅度超过其生理活动的范围,将会发生危险,因此应当认真体会颈椎旋转的范围。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另外,当棘突偏歪主要在右侧方时,应当站其右侧斜后方,以右手托下颌,左手扶枕,进行向右侧方的旋转运动;当向左旋时,医生应站其左侧斜后方,左右手变换,以左手托下颌进行操作。假如定位更加明确,欲直接作用于环枢椎时,则可改用下法:以棘突右偏为例,医生站其右侧斜后方,左手拇指抵住第2颈椎棘突的右侧方,其余四指置于左侧枕下方,以整个掌指托扶住枕下,右手掌面托住下颌,然后向右侧旋转摇动。具体操作过程同前一手法,只是在摇动时左手拇指有一向对侧推动棘突的力。

    2、低头摇正法:多用于2~6颈椎的棘突偏歪或颈椎后关节的旋转移位。

    (1)卧位低头摇正法: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之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圆心,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的手稍用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5次。

    (2)坐位低头摇正法:患者正坐,颈肩放松,头略前屈。医生站其身后,一手掌前置托住其下颌,另一手托住其枕后下,接着双手协同用力,使头颈作向左或向右的被动旋转,转动的速度要慢,幅度要在生理范围之内。当感到患者头颈放松,其注意力已不在头颈时,旋即进行一个快速而有限度的、增大幅度的运动。若有错位,且复位成功,此时多可听到弹响声。应当注意:此手法若用于整复右侧棘突偏歪,则以右手托其下颌作向右的旋转,反之,则以左手操作为主;其次,当快速旋转时,一定要体会手下阻力明显时的旋转角度,以便在此角度上再进行一个有限度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再者,当患者头颈旋转时,应使其低头的角度始终不变,亦不可有左右的侧弯现象,这样,才会有头颈部一致而有规律地旋转活动,否则,对于眩晕型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能产生危害。

    3、定位摇正法:此法是在低头摇正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多用于2~6颈椎的棘突偏歪。其基本要求同低头摇正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头颈前屈、旋转的角度和术者抵棘突处的感觉很难掌握。要恰当地把握时机,术者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具体操作如下:

    (1)卧位定点摇正法:患者侧卧位,低枕,颈前屈曲度如卧位低头摇正法,术者一手托其头,另手拇指"定点"于病椎关节处,将头抬起(侧屈)进行转动摇正。

    (2)坐位定点摇正法:患者取座位,术者站其身后,右手拇指抵住棘突左偏的侧方,而其余四指扶住颈枕部,以便稳定头颈,左手掌指面托扶住下颌;接着,一边使头颈前屈,下颌内含,一边向左侧缓慢旋转、晃动头颈。当旋转至一定角度,可以感到右手拇指下有明显地棘突移动感,保持住这一头颈前屈的角度,然后再重新旋转、晃动头颈,当感觉到患者放松时,猛然使颈作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同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对侧推动棘突。此时,多有弹响声和拇指下棘突的移动感。

    4、侧卧摇肩法:适用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关节错位。病人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食二指置于其颈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前推后拉的摇动。"定点"处的手要配合用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损伤。

    二、推正法

    1、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尤其对反张的颈轴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术者用拇食二指挟持其向后突起的棘突两旁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将其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后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之在运动中推正。

    2、坐位推正法:多用于颈椎3~胸椎3的棘突偏歪,手法熟练后可达胸椎5,甚至于胸椎7的脊椎整复。下面以棘突偏左为例。

    患者正坐,双手可扶膝,颈肩放松。医生站其后方,左手拇指抵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右手掌指面扶按在头部右侧方前半部分;接着右手缓缓地使患者头部向前后及左右方向晃动,待晃动至一定的角度,感觉到左手拇指下有明显阻力时,稍停顿片刻,随即两手相对协同用力,推动头颈及拇指下棘突。在操作中,以左手拇指推动棘突转向对侧,以达到整复棘突偏歪之效。右手推动头颈的作用力较小,幅度变化亦不明显,主要起稳定头颈的作用。整复过程中常有弹响声和拇指下棘突的滑动感。当颈椎棘突的偏歪发生在第3至第6节段时,亦可采用下述方式。以颈棘突右偏为例,医生以右手掌指面扶住右侧头部,左手拇指面抵在左侧相对高起的横突上,接着,其余的操作步骤同前一手法。

    坐位推正法定位明确,成功率很高,亦较稳妥。初学者常感到两手相对用力的协同动作较难掌握,即两手间的配合很难协调,它需要一段时期反复、谨慎地练习,方能在实际操作中施行。

    3、侧头推正法

    本法多用于下颈段(C3~C7)和上胸段(T1~T4)。以C7棘突右偏为例,患者正坐,医者立于其后,医者左手掌指紧贴在患者左侧头部,指尖向上,右手大拇指端顶在向右偏歪的第7颈椎棘突旁,左手掌着力缓慢将患者头向右侧按压,做被动侧屈运动,此时注意右手拇指感觉。左手掌在令患者做侧屈运动时,可配合右手拇指感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0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