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周嘉荣宗筋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716
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6kb)。

    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作者:曾荣 医学资料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04 更新时间:2006-12-30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针加刺络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7%,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分别为50%、89.2%。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次数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迅速、疗效佳、疗程短、次数少、痛苦小等优点。

    [主题词]腹针;刺络;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疗效不一,笔者将薄智云教授之腹针与左常波老师传授的董氏奇穴刺络法配合使用,治疗本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科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1~7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余年;单纯腰痛者18例,腰痛伴单侧下肢痛35例,腰痛伴双下肢痛19例。对照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18~7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5年;单纯腰痛者15例,腰痛伴单侧下肢痛33例,腰痛伴双下肢痛17例。以上病例均作X线检查,大部分病例经CT证实与体征相符。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治疗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湿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以20~50岁最多。③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喷嚏)疼痛加重。④脊椎侧弯,腰生理弧度变浅或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母趾背伸力减弱或消失。⑥X线摄片检查:脊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临边缘有骨质增生。CT、MRI检查能更好的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辨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加气穴(双);以腰痛为主加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或金河(在气海穴旁开5分;取双侧);合并下肢痛及麻木者加气旁(在气海穴旁开5分;取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在气海旁开2.5寸;取患侧)、下风湿下点(☆在下风湿点下5分、外5分处;取患侧)。[1]注:☆为薄教授之经验穴。

    刺络者取患侧委中或肝胆区之明显瘀络处。

    2.1.2 方法:患者平卧位,暴露腹部,严格按照薄教授要求取穴及进针,据患者的胖瘦定针具之长短,病程长短而定针刺之深浅,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手法,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并嘱病人活动患部,据情况调整针的深浅,以见效即止,并通过炙神阙以壮元阳、温经络。刺络为每周2~3次,取患侧委中或肝胆区之明显瘀络处施术。

    2.2 对照组 主穴取腰3~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委中、局部腧穴。配穴:肾虚者加命门、太溪;寒湿者加腰阳关;急性者加水沟;慢性者加足三里;伴有臀、下肢痛者加患侧环跳、承扶、秩边、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等。行平补平泻法,留针加炙。[1]

    两组均留针30分钟后起针,6次为1疗程,每天1次,连续治疗,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