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1123801至11123850间共49条。
☉ 11123801:复方中药益肝康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 11123802:美洛昔康对结肠癌细胞VEGF和angiopoietin-2表达的影响
☉ 11123803:中药肠炎清治疗小鼠葡聚糖硫酸钠所致结肠炎的机制
☉ 11123804: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与拉米夫定长期联用预防肝移植后HBV复发
☉ 11123805:EBV相关胃癌ras基因突变及法尼基转移酶β-亚单位基因的表达
☉ 11123806: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27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意义
☉ 11123807: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后VEGF和CD44v6表达的意义
☉ 11123808:蒙、汉族人群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la54Thr多态性的频率
☉ 11123809:炎症性肠病及其干细胞移植再生修复
☉ 11123810:复方甘草酸苷对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的保护作用
☉ 11123811:延边地区朝、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的关系
☉ 11123812:罗格列酮治疗非乙醇性脂肪肝的疗效与脂联素相关
☉ 11123813: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诊治8例
☉ 11123814: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须知
☉ 11123815:致谢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 11123816:中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关于向陈俊同志学习的决定
☉ 11123817:美发现β细胞中两受体不会影响其生长
☉ 11123818:中共宁蒗县委关于开展向陈俊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 11123819:我国首支治疗性乙肝疫苗临床Ⅱ期B段启动
☉ 11123820:子宫颈癌快速自检试剂盒在闽研发成功
☉ 11123821:规范治疗垂体腺瘤任务迫切——北京协和医院启动“垂体腺瘤健康教育项目”
☉ 11123822:在第六届中国名医论坛上,有关专家指出—— 特殊人群用药仍需重视
☉ 11123823:北京实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
☉ 11123824:专家指出:从四个层次进行真菌来源的药物开发
☉ 11123825:科研人员找到汗法研究新指标
☉ 11123826:合作可喜 前景可期——贾伟教授谈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
☉ 11123828:我国第一个传统医药防治指南启动
☉ 11123829:中医多向调控促进抗肿瘤治疗
☉ 11123830:移动式料筒混合工艺提高制剂生产效益
☉ 11123831:新技术为中药制剂发展添活力
☉ 11123832:正大天晴改进原花青素提取工艺
☉ 11123833:鲁泰环中水丸产品应用薄膜包衣技术
☉ 11123834:深情的怀念不竭的动力
☉ 11123835:常州结对帮扶老区群众
☉ 11123836:《药事法》的修订——日本药事管理法规(连载之三)
☉ 11123837:如何界定假药劣药——查处一起监督抽验不合格药品案后的思考
☉ 11123838:博士讲法
☉ 1112383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综合性预防
☉ 11123840:反义Survivin核酸诱导凋亡及逆转胃癌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
☉ 11123841: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潜伏感染再激活致老年小鼠肝脏的损伤
☉ 11123842:乳凝集素调节EEI-10细胞IL-2, IL-4及IFN-γ的分泌表达
☉ 11123843: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 11123844:抗生素诱导SPF级BALB/c小鼠胃肠道白念珠菌定植模型
☉ 11123845:厚朴酚对大鼠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11123846:RNA干扰抑制HepG2-N10细胞系中HBV基因表达及复制
☉ 11123847:COX-2和PCNA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
☉ 11123848:大肠癌TP及DPD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 11123849:炎症介质与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
☉ 11123850: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和治疗

前百页 前十页 前一页  后一页  后十页 后百页  后千页  
页面最后生成日期:2006-7-29 23:21:06